<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 sdg
  • sdg

民以食為天,「今天要吃什麼?」是每個人每天都要想三次的大難題。但是,你可曾想過吃一餐會排放多少溫室氣體嗎?淨零碳排、碳足跡、碳費這些議題,聽起來好像離我們很遙遠,其實每天都在我們的餐桌上持續上演。

根據聯合國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估算,全球「糧食系統」產生的碳排放應佔整體21%~37%之間。若以中間值30%估算,我國2020年的糧食系統碳排放可能高達8500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將近是台電燃煤及燃氣發電廠一整年的碳排放那麼多

不過,環保署公告的《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中,2020年我國農業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僅有335萬公噸(CO2e),僅佔全國的1.17%,遠低於IPCC估算數值。

為何兩者間存在巨大差距?主要是我國非農業大國,且農業部門僅計算「農業生產」的碳排放。諸如農業生產使用的肥料及農藥進口,畜牧業的飼料進口、肉品加工、包裝配送,土地利用改變,農業廢棄物與剩食廚餘處理產生等過程產生的溫室氣體,都未納入農業部門計算,導致糧食碳排長期被民眾低估,誤以為減碳只是企業的責任。

此外,我國的糧食進口率高達七成以上,在碳排放的計算上,這些進口的農產品碳排皆屬於生產出口國,而不屬於消費進口國。進口食物的碳排或許不算在我們頭上,但這並不代表消費者沒有減碳的責任義務。由於我國長期忽視了「飲食碳排」的重要性,導致這幾年國人的「紅肉」消費量不減反增,與全球的減碳趨勢背道而馳。

要減少餐桌上的碳排放,就要先了解飲食的碳足跡,「吃一頓飯」會製造多少碳排放,可以先從「一碗飯」就開始算起。

水稻不僅是國人的主食,也是台灣主要的農作物,稻米的耕作面積22.5萬公頃,約佔我國農耕地總面積的三成,因此農委會將水稻視為農業減碳的重要作物之一。

可別以為植物會行光合作用就不會排碳,農委會農試所指出,水稻在耕作過程中需要長時間浸水,會使土壤中的微生物進行厭氣分解,排放甲烷(CH4);田間施氮肥也會排放一氧化二氮(N2O);農作物從插秧到收割過程使用的耕耘機、除草機的用油用電也會產生碳排放;若收割後以露天燃燒稻草也會排放二氧化碳(CO2)等溫室氣體。

以慣行農法耕作的白米,因為有施化肥農藥,碳排放會比不施化肥農藥的有機米高。根據估計,同樣是吃一公斤的稻米,若是選擇「有機米」就可減少約28%的溫室氣體排放。

吃飯還要有配菜,因此這次「餐桌上的碳排」專題報導,蒐集國內外農產品碳排數據,設計「飲食碳排計算機」,讀者不妨算一算一餐吃出多少溫室氣體排放量。

你算出來的結果,吃一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是多少公斤呢?

或許在操作過程中你已經發現,相較於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多樣化的食材,這份計算機可以提供的選項非常有限,特別是常吃的空心菜、芒果、西瓜等蔬果都不在選項中,原因是目前仍缺乏相關數據。

目前各國進行糧食系統(Food System)碳盤查計算時,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缺乏碳排的數據。因為農法、土壤、氣候等因素都會影響農產品的碳足跡,根據環保署產品碳足跡資訊網,截至2023年五月底,國內目前通過碳足跡標籤的商品共1205項,其中動植物商品只有81項,顯見目前通過碳足跡查驗的農產品仍然非常稀少。市面上的農產品若缺乏碳排資訊,消費者就很難從中選擇低碳排的產品。

對此,環保署表示,《氣候變遷因應法》第37條確實有授權環保署可以指定強制標示碳足跡的產品,目前規劃是以市場能見度高、排放係數完整的民生消費必需品為主,但是否包含農產品則尚不確定,會再與各界充分溝通,分批公告應標示碳足跡的產品。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則坦言,農產品種類繁多,若每樣都要進行碳足跡的成本過高,因此會優先計算國內主要農產品平均的碳排放,目前稻米、雞蛋、豬肉已有碳足跡資料,後續也會再盤查柑橘、草莓、蔬菜、鳳梨、茶葉、玉米、肉雞等農產品的碳足跡,「未來可能透過產銷履歷揭露農產品的碳排放,民眾只要掃QRcode就能得知農產品的碳排資料。」

餐桌上的碳排放。資料整理/孫文臨,插畫、製圖/penguin sushi bar

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李根政說,民眾飲食若掌握「當季、在地、蔬食」三大原則,就可以避免大多數的高碳排飲食,「低碳飲食原則不僅可以減碳,也對身體比較健康。」他也強調,除了食材選擇,烹調的方式也會影響飲食的碳排放,建議民眾可以避免浪費瓦斯、反覆加熱,節能減碳又省錢。

今年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國際飼料價格高漲.全球出現雞蛋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缺蛋的問題,雖然許多民眾都說:「那不要吃蛋就好。」但隨著極端氣候愈來愈嚴重,高溫、乾旱、洪水等極端氣候災害也會愈來愈嚴終,將會威脅到全人類的糧食安全。

為解決迫在眉睫的氣候危機,歐美國家早已吹起低碳飲食的風潮,植物肉、人造肉等低碳產品持續創新,甚至有國家開始研究吃「昆蟲」作為替代蛋白的可能。台灣自詡為「美食王國」,低碳飲食卻落後全球。趁現在我們還有得選,必須開始思考如何減少餐桌上的碳排,否則當溫室氣體排放量愈來愈多,我們的飲食選擇性,將會愈來愈少。

  • 標準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