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觀點 觀點新世代 社會
凍了卵,卻不能用——被《人工生殖法》漠視的女同志與未婚女性
  • 標準
  • sdg
  • sdg

凍了卵,卻不能用——被《人工生殖法》漠視的女同志與未婚女性

2024-01-31 國立政治大學學生記者/李念庭、林玟君、劉沐恩

為了擁有自己的孩子,41歲的Abby(化名)和當時的同志伴侶飛到美國進行人工生殖。從等待卵子解凍、受精,到形成胚胎,都是由診所的胚胎師透過Line跟Abby聯繫,並定期更新進度。

「我昨天幫妳解凍了卵子,總共有14個存活,今天14個都有受精喔⋯⋯」 「今天是胚胎培養第六天,總共有兩個胚胎形成囊胚⋯⋯我會幫妳送染色體檢查⋯⋯」 「很可惜先卵跟凍卵都不正常⋯⋯我知道妳一定會很失望,我也覺得一樣難過⋯⋯」

從一開始的振奮忐忑,到得知沒有通過篩檢的沮喪落寞,「這中間的辛酸和起伏真的無法(用)言語形容。」Abby說。

在醫療上,沒有通過篩檢的受精卵不能進行人工生殖。這樣一來,飛了幾萬公里來回美國的Abby,眼前只剩下兩條路:放棄生育,或再飛美國一次取新鮮卵子。Abby激動地說:「說實話,在美國做一次要花將近一百萬台幣,同樣的價錢我在台灣可以做四、五次,這樣成功的機率是不是變很高?」

之所以要千里迢迢飛到美國,是因為台灣的《人工生殖法》不允許未婚女性及女同志伴侶自行解凍卵子、進行人工生殖。Abby得留在台灣積攢下一筆手術費用;或繼續等待、等到《人工生殖法》修法的那天。「但很殘忍的是,女性的身體、子宮和卵巢是不等人的⋯⋯」Abby說。

近幾年來,有越來越多女性因個人事業、生涯發展等因素而選擇凍卵,事後再使用人工生殖技術來擁有小孩。圖/取自Unsplash

凍卵助女性延緩生育? 台大報告指出:使用率僅8.4%

博元婦產科醫師蔡鋒博認為,凍卵手術可以延長女性適合受孕的年齡,幫助未來有生育需求的女性,將卵子解凍,再進行試管嬰兒或其他人工受孕療程。「女性40歲去做試管嬰兒很難成功,因為年紀大,卵子或胚胎的染色體不正常的比例高達89%。」蔡鋒博說。

另一方便,對於尚無結婚規劃、想先發展事業的女性來說,凍卵可讓他們在經濟穩定及未來組織家庭後,再來實現生育計畫。

人氣Youtuber阿卡貝拉(CACA&BELLA)是一對女同志伴侶,卡卡今年30歲,貝拉今年27歲,他們正值事業巔峰期,並於一年前決定進行凍卵手術。卡卡認為,凍卵能減輕周遭親人催促生子的壓力。「若我​35歲​時,長輩說我身體都老了、生出來的小孩會不健康,如果有凍卵的話,我就可以跟長輩說,反正卵子才30歲。」卡卡說。

不過,根據台大醫院婦產科團隊刊載在期刊《生殖生物學與內分泌》的研究指出,從2002到2020年,在台大醫院凍卵後的平均使用率為8.4%,與美國研究中的38%,以及西班牙的12%相比,低了許多。

「凍卵有點像是買『生育保險』,它就是只是先凍起來啊,將來萬一沒有生小孩的時候,再來使用。」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醫師李孟儒說。他解釋,不少異性戀夫妻會自然受孕,就用不到事先冷凍好的卵子。

李孟儒也指出,目前《人工生殖法》僅開放「不孕異性夫妻」使用人工生殖技術;但凍卵後沒找到結婚對象的單身女性及女同志伴侶,即使凍了卵,也無法使用,只能選擇到海外借精生子。使用資格限制多,台灣凍卵使用率自然就低了。

為生育付出高昂代價 團體盼修法保障女同志與未婚女性

許多人把凍卵視為「女性自主權」的展現,認為能讓女性自行選擇將卵子保存在黃金階段,延後生育時間。但與同志伴侶穩定結婚五年、在美國有過人工生殖經驗的張小姐(化名)認為,在台灣現行法規之下,只有異性戀婚姻底下的女人才有這項選擇與保障,「坐落在這個坐標軸之外象限的人,我覺得沒有所謂的自主可言。」

從經濟層面來看,受限於現行法規,同性戀伴侶就算凍卵,也只能選擇到國外求子,比國內異性戀夫妻承受更大的經濟壓力。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秘書長黎璿萍說明,在台灣試管嬰兒一趟療程大約15至20萬,成功申請衛福部試管嬰兒補助的話,10萬元就可以應付,而國外至少要80萬起跳。

而從社會氛圍來看,過去有不少民眾擔憂,在同志家庭中成長的孩子,較容易因旁人的性別偏見遭到霸凌或歧視。但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認為,隨著2019年台灣開放同婚,現代人養育觀念不像過往般保守,多數民眾已普遍能夠接納。「現在這個環境已經比較成熟了,所以讓他們擁有想要生小孩的權利,很合理。」他說。

2019年起,許多團體紛紛推動修法,希望放寬《人工生殖法》適用對象的限制,將條文中的「受術夫妻」改成「受術配偶及受術者」,讓適用範圍擴及女同志配偶及單身女性,以保障這些想生育的女性。

「我們希望這些女性也有自己決定自己要不要生育的自主權。」彩虹平權大平台政治倡議暨培力專案主任翁鈺清說。由於代理孕母在台仍屬違法,且存在許多爭議,現階段希望能先開放「不涉及第三方子宮」的狀況,至少讓女同志家庭與單身女性,能自行解凍卵子,再藉由借精的方式受孕懷胎。

對政府而言,將「女同志配偶」納入《人工生殖法》,得以適用,爭議不大,所需調整的條文不多,技術上也可行。但是,翁鈺清表示,「回到單身女性,就會有滿多爭議,有人質疑這樣會『創造單親』。」在推動修法的過程中,就有政府官員提出質疑,擔心單親媽媽在經濟上較為弱勢,可能損及孩童權益。

隨著2019年台灣開放同婚,現代人養育觀念不像過往般保守,多數民眾已普遍能夠接納同志家庭。圖/取自Canva

法規開放將「創造單親」? 伴侶盟:過度詮釋

現年40歲,已凍卵的伴侶盟理監事黃尚卿認為,「創造單親」完全是帶有歧視的「過度詮釋」。「比方說現在遭到家暴、缺乏愛和資源的小朋友,這和單親家庭有關係嗎?」黃尚卿接著說:「我覺得那些(指創造單親的說法)都帶有歧視的意味在!」

對此,黎璿萍指出,雙親與單親同樣都有幸福與不幸福的家庭,在論及「創造單親」以前,必須先檢視「單親」背後的污名與刻板印象。 以實務上來看,多數單親家庭通常比較辛苦,他們可能是在不可抗力的情況下成為單親家庭,例如:小媽媽、受暴成孕或丈夫早逝、坐牢等等。可是,使用試管嬰兒等人工生殖技術來生育的女性,必須通過專業醫療流程的評估與審核。「他們通常是在一個充分準備好的狀況下,來成為一個單身養育的狀態。」黎璿萍說。她指出,這與不可抗力之因素所導致的單親家庭,是完全不一樣的。 黎璿萍也認為,單親家庭之所以辛苦,根本不是來自於本身,而是外在的眼光與污名化。

半年前,Abby重新回歸單身,她說:「我認為倘若自己的經濟能力允許,家庭可以支援,單親家庭並沒有什麼問題呀!」她提到,儘管還是會擔心一個人養育小孩時,會因為沒有伴侶支援而焦頭爛額,但女性的身體是不等人的。「我不可能等到一個完美的情人出現,才去生一個小孩。」Abby眼神堅定地說。

黎璿萍表示,提升國人對「多元家庭型態」的認知和接納度也十分重要,她期望未來國人能更友善的看待任何家庭型態,讓每個在不同家庭型態的孩子,都不會再受到歧視跟異樣眼光,能夠被尊重、被平等看待。

修法最快2024年底送審 民團籲先改善生育與社會環境

2023年11月8日,國健署長吳昭軍透露,《人工生殖法》修法有望納入「同性」、「單身女性」及「代理孕母」三類對象。12月4日,立法院衛生環境委員會進行《人工生殖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審查,朝野立委共提出八個版本草案,期望鬆綁人工生殖規範;行政院則尚未提出草案。

八個立委版本的草案重點不盡相同,部分版本主張應先開放單身女性、同志配偶使用人工生殖技術,部分版本則強調將代理孕母合法化。衛福部會後聲明,草案預計2024年初預告,年底送行政院審議。

2023年12月4日立法院審查四個版本之人工生殖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各草案主要重點不盡相同。圖/本組製作

然而,婦女新知基金會在去年12月3日發表聲明,不贊同立法院倉促排審開放代理孕母草案,認為應該優先完成「開放單身女性與女同志配偶使用人工生殖」的修法,再來討論具高度爭議的「代理孕母」議題。彩虹平權大平台等團體也同意,應個別處理這兩塊議題,而非以此為由拖慢開放的速度。

目前各立委及黨團所提出的修法方向,皆是以解決少子化為前提,但對有生育計畫的人們來說,最主要的考量其實是「能否養育」。與會的民間團體也呼籲,政府不應將開放人工生殖視為萬靈丹,如何改善生育環境及建立配套措施,才是未來必須努力的方向。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認為,一味鼓勵女性凍卵未必能解決少子化。「(少子化)根本原因,是源自生存環境對生育這個決定的不友善。」覃玉蓉說。

覃玉蓉強調,在推動修法的同時,應一併思考如何消弭社會上存在的性別歧視、社會照護等問題,如此一來,才能建立更友善的生育環境。

一個家庭的養育能力與社會的生育環境,成為時下人們是否願意生小孩的主要考量。圖/取自Canva

編輯/邱怡瑄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