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都市在發燒 都市在發燒
勞動力降物價上漲…悶燒鍋擴大 小心GDP被烤軟
  • 標準
  • sdg
  • sdg

勞動力降物價上漲…悶燒鍋擴大 小心GDP被烤軟

2019-06-18 聯合報/記者洪敬浤、張裕珍、魏翊庭、鄭維真、鄭朝陽/專題報導

台北盆地有雙北二都,人口占全台近四分之一,熱島效應也最嚴重,退燒不易。多項研究都顯示,許多精華地段都有嚴重熱島現象,且島島相連,隨開發面積增加,悶燒範圍也持續擴大。

成大建築系特聘教授林子平研究團隊調查發現,北市最熱區域在台北車站與西門商圈周邊,夏季均溫高達攝氏卅五度,原因和地表不透水率相關。台北車站、世貿展覽館附近的商業區,土地不透水率達九成,比較不透水率六成的大安森林公園周邊,溫度高兩度。

林子平和中央大學大氣系主任嚴明鉦也指出,都市快速發展、地表不透水率大增,導致熱島效應加劇。

新北市熱島效應更勝台北,從衛星遙測影像分析,原本熱區零星分散,但近年來逐漸集中,由北到南蘆洲、三重、新莊、板橋各自成為熱島中心,而且「島島相連」形成加乘效果,熱島帶與涼爽地區最大溫差達八度。

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學系教授張效通說,這些地區主因工業區密集,廠房多採簡易鐵皮搭建,工廠排熱量也高於住宅區,加上綠地不足、街區通風不佳等;而人工地盤覆蓋率高,高交通流量也帶來高排熱。

成大團隊研究發現,人口第二大的台中市熱島中心沿著台灣大道分布,溫度分布與樓地板面積有關;舊市區中、西區每公頃土地的樓地板面積高達十萬平方公尺,南屯區低密度開發區只有二千平方公尺,夏季平均體感溫度有八度之差。

夏夜溫度不減反增的「熱帶夜晚」最令人憂心。台科大教授李魁鵬曾觀測台北的熱島效應「續攤」到晚上,晚上吹東風,把南港、汐止的熱源往西帶到中山、大同區,結果遇上高的堤防無法散出,使後者成為北市最熱的區域之一。

夏天更熱,供電也更緊張。台電發言人徐造華表示,夏季氣溫每上升一度,用電量約增百分之六,入夜空調使用時間拉長,戶外廢熱不減,成了惡性循環。另外,高溫也增加輸電線路損壞、跳脫而造成停、跳電風險。

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張靜貞分析發現,夏季均溫增加,將提高心血管疾病醫療支出、減損勞動力、提升工資,帶動物價上漲。她預警台灣二○二一至二○四○年GDP平均每年減約一四九○億元,產業勞動人口也將銳減,造成產業衰退。

‧ 高溫會殺人 ‧ 幫都市退燒‧ 新加坡用綠化降溫

【數位報導】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