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
第三屆循環經濟獎出爐 產官學共籲:減少資源消耗、提高使用效率
  • 標準
  • sdg
  • sdg
  • sdg

第三屆循環經濟獎出爐 產官學共籲:減少資源消耗、提高使用效率

2022-09-30 記者/許詩愷

中華經濟研究院今舉辦第三屆「台灣循環經濟獎」頒獎典禮,二十餘位產、官、學界評審全面盤點參賽企業的產品、生產路徑、經濟及環境效益,最終遴選出為減碳永續投入資源,更有實際成果的本土企業。包含推動塑料回收利用的宏恩塑膠、以租借服務減少電子廢棄物的百事益等中小企業。如友達光電、台灣糖業等大廠,更是多次獲獎。

「邁向淨零碳排不容易,但這是一件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的大事。」中經院院長張傳章強調,中經院身為國家智庫,對台灣的2050淨零目標責無旁貸,本獎項即是表揚理念與務實兼具的廠商,推動更多企業投入永續行列。

循環經濟1-2


台灣循環經濟獎受疫情影響停辦近兩年,本次盛大重啟,依規模與產業別細分為「企業獎」、「中小企業獎」、「產品獎」、「創新技術獎」、「創新服務獎」、「永續分類標準特別獎」七獎項,所有得獎者都須通過認證單位BSI、UL、SGS實地訪查。本屆新設的「英雄獎」則參考企業家的經營理念、成效,由綠建材製造商「台捷精密」董事長劉興朋、發展低碳農漁畜生產及農食餘料循環的「京冠生科」董事長楊青山等人獲得。

台灣金聯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盤點,「增加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是淨零之路的不二法門,也是台灣迎戰全球減碳競爭的首要任務。施俊吉說,循環經濟的「共享、修補、翻新」三面向,能有效減少資源損耗。他引用世界經濟論壇(WEF)報告:當高碳排產業採取循環策略,便可遏止四到七成的碳排放。

「過去的資源使用是單向模式,一去不回,大量消耗。」施俊吉指出,台灣資源有限,若想維持商業競爭力,且資源不虞匱乏,「必須從現在建立起循環經濟」。施俊吉認為,當各級企業致力翻新生產模式,研發低消耗、有獨佔性的技術,不只能趕上國際綠色轉型風潮,甚至將創造另一波經濟成長。

以得獎企業百事益為例,百事益前身為硬體大廠技嘉的售後維修服務部門,如今從技嘉獨立,設計出「回收」與「租借」服務,減少民眾汰換3C產品時製造的電子垃圾。另一得獎企業成信實業,則蒐集半導體封裝時的部分餘料,將其清理、磨碎回球型的二氧化矽粉,再送回產線上做為填充物。

循環經濟1-3


循環經濟1-4



百事益國際行銷暨業務處處長彭煥辰表示,他們號召企業以租借代替購買,並確保每台電腦都能找到「適合」的用戶。彭煥辰說明,企業端常需要最快速、最新的硬體,但價格昂貴,每次「換代」汰換的產品也多。於是百事益與企業「長期」合作,先出租設備、再隨年限回收,轉交給下一層客戶。既確保企業的設備更新效率,更讓一般使用者,如學校、商家享受到租價實惠,而且「非常夠用」的電腦

環保署副署長沈志修也說,過去各界鑽研廢棄物妥善處理,目前必須進一步追求「源頭減量,並減少製造廢棄物」。沈志修表示,2021年全台共產生三千萬公噸廢棄物,其中一千萬家戶垃圾有62.5%可回收、兩千萬噸的產業廢棄物更有85%可再利用。他強調,妥善「循環」才能杜絕浪費,「讓一個產業的廢料,成為另一個產業的原料」

本屆台灣循環經濟獎不只頒獎,中經院還與CSRone永續智庫合作,首次發表「台灣企業環境外部成本報告」,向現場企業分析本土淨零現況能否接軌國際。下午更邀請數得獎單位分享、交流循環經濟心路談。包含CSRone,本活動共有22個單位合作響應,如台灣金融研訓院、英國標準協會、國際氣候發展智庫、願景工程基金會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