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體檢行的正義 資源錯置成困境
資源進來了 偏鄉老人學童的交通困境為何無法解決?
  • 標準
  • sdg
  • sdg
  • sdg

資源進來了 偏鄉老人學童的交通困境為何無法解決?

2021-06-21 聯合報/記者侯俐安/專題報導

兩年前,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體檢行的正義」,報導旭海的八十二歲阿公林春誧,每天上午七時準時沿著旭海村,一路挨家挨戶載當地老人家,到車程一小時外的恆春就醫,他還協助繳水電費、買水餃皮、送修冰箱,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為了協助居民到鎮上領錢,幾乎知道全村的提款密碼。

現況 仍有一群「旭海阿公」

旭海阿公的故事引發廣大回響,各界捐車、捐錢,政府部門與民間單位開啟試辦計畫,讓交通資源進入每個角落,服務被遺忘的居民、長者、學童。但公開的秘密是,在全台各地,幾乎每一個偏遠地區都仍有一群「旭海阿公」,全村依賴他們,但一旦載客收費,就會成為不被認可的「白牌車」,罰鍰最高五十萬。

「體檢行的正義」推出第二部曲,持續深入偏鄉。這次看見的是,當政府部門協助偏遠地區時,卻是各種「資源打結」。

問題 他們有太多「不得不」

當交通部擴大補助小黃公車、幸福巴士,監理站擴大取締白牌車,罰鍰愈罰愈高時,為什麼居民依然高度依賴這群收費的「旭海阿伯」?當衛福部長照專車、復康巴士深入偏鄉,長者為什麼「看得到坐不到」?當教育部推動偏遠學校交通補助,為什麼媽媽必須騎機車「五貼」上學、高中生只能無照駕駛?

偏遠地區人口老化、外移,當政府仍本位主義思考,持續投入大量建設、服務,卻缺乏從使用者角度思考時,居民冒著違法風險上路,不是他們「要不要」,而是太多「不得不」。

梨山 長者不善預約中橫公車

在梨山,中橫公路在九二一地震後封路多年,前年底中橫公車通車,補足谷關到梨山失落廿年的路程,搭乘必須預約。但當梨山長者不善預約,又「不得不」從居住的部落搭白牌車到站牌,再轉搭中橫公車到谷關、再轉車到台中,自然卻步。

經營中橫公車的豐原客運載客率低,如今大多改載旅客走中橫便道,卻又衝擊在地轉型合法後的租賃車,大量白牌車不敢再跟進轉型。

台東 部落媽媽五貼送娃上學

在台東鸞山上野部落,媽媽每天清晨懷中抱著剛出生的嬰兒,後面載著三個幼稚園到小一的兒女「五貼」騎車上學,孩子們放學搭小發財車、高中無照駕駛,難以申請偏遠學校交通補貼,有苦說不出。

歌手張雨生的媽媽、七十六歲的張福全,每月需要往返醫院復健、取藥,經過兩年申請,去年底終於符合長照2.0資格,但她需要照服員協助掛號、拿藥,雖然長照車可預約照服員,但山上難以預約,也讓她至今沒有搭過長照專車到醫院。

長照 駛入偏鄉後誰來開車?

長照專車駛入偏鄉後誰來開車?服務單位如何「不賠錢」?當失能等級未達標,又有就醫需求時,誰來載他們?當各式運具遍布各地,有身障手冊者搭復康巴士、符合長照者當長照專車,運能不足時卻不能調度交通部補助的無障礙計程車,只因經費來源不同,難以互通。

大眾運輸缺乏、獨居長者愈來愈多,資源未整合、運具難共享,街坊鄰居「收費載一程」,就成為偏鄉每天的日常。

「體檢行的正義」二部曲今明兩天刊出,「願景工程」不只報導,還有行動,與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和逢甲大學服務創新與行動設計中心共同在願景工程臉書粉絲團尋求建議,邀請各界提供「移動翻轉偏鄉」的解方。

看更多報導:體檢行的正義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