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前進COP 前進COP27
台漁場暖化遷徙 美海洋學者:需因應變局
  • 標準
  • sdg
  • sdg
  • sdg

台漁場暖化遷徙 美海洋學者:需因應變局

2022-11-17 聯合報記者林奐成/夏姆錫克報導

聯合國第27屆氣候峰會(COP27)表定今天落幕,「海洋館」昨仍有不少人參與論壇。美國重量級海洋學者萊寧(Margaret Leinen)接受本報訪問,指出全球普遍發生魚群往溫度較低海域遷徙的情況,衝擊漁民生計;面對氣候變局,光靠漁業補償不足以解決問題,更要思考如何為未來變局做準備。

海水暖化不只傷害珊瑚 也衝擊深海生態系

現年76歲的萊寧是知名海洋學者,在海洋科學、全球暖化及其他環境議題上,都是全球學界的領導者之一。她目前擔任美國「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所長,該研究所有超過百年歷史,是美國海洋研究重鎮。

全球海水暖化,珊瑚面臨生存危機,但氣候變遷造成的「深海衝擊」卻為人忽略。萊寧指出,海平面下2000公尺以內的水域嚴重暖化,改變海洋的化學成分,海水變得越來越酸性,「深海特定區域的氧氣也在減少,這些改變都影響了海洋生態系」。

萊寧也指出,海洋表層微生物的產量減少,而這些微生物是構成食物鏈的基礎,「由於更少食物從表層下降,這些改變也衝擊了深海;在化學性質及食物供給等方面,深海生物也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

台灣魚類遷徙 萊寧:全球都在發生

由於海水暖化,台灣已有魚種從南部海域「北漂」,例如南部的烏魚由於氣候改變,漁場位置不斷向北移動,漁獲量也變得不穩定。

對此,萊寧指出,在全球許多海域中,許多人類食用的魚種開始向溫度較低的海域遷徙,「當魚群移動,時常會游出傳統捕撈的範圍,有時魚群甚至可能游出國家的領海,漁民便會完全失去捕撈權利」。

萊寧強調,面對這樣的氣候變局,「政府通常採用漁業補償措施,但最根本的問題在於,若我們持續造成海洋暖化,魚類還是會繼續遷徙。」因此,她認為,光靠補償不足以解決問題,更要思考如何為未來變局做準備。

台灣並非聯合國會員國,在海洋氣候議題上,我們如何貢獻心力?萊寧回應,其實美國有不少海洋學者在台灣從事研究,「而且我們與台灣建立夥伴關係已經很長一段時間,熟識台灣的海洋學術機構和政府組織」。

因此她認為,即使台灣未能以獨立個體方式參與氣候峰會,「你們透過學術及政府活動,還是可以在海洋科學議題展現很大的影響力;因為你們能改變人們的想法、影響與會各國的氣候行動,所以你們正在創造影響力」。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