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景永續周報:聯合國通過公海保育條約、媽祖遶境也面臨氣候危機
2023-06-25
記者/劉十賢;圖片編輯/陳靖宜

經過20多年討論與談判,聯合國通過保護公海生物多樣性公約。圖/取自Unsplash
願景工程基金會每周一推出「永續weekly」,蒐集國內外永續相關報導與新知,挑選五則國內外重要新聞,幫助社會大眾掌握最新永續發展。
編輯
願景工程基金會每周一推出「永續weekly」,蒐集國內外永續相關報導與新知,挑選五則國內外重要新聞,幫助社會大眾掌握最新永續發展。
編輯
「國際合作」是氣候行動的焦點,聯合國本周通過首部公海保育條約,也亡羊補牢,要求更嚴格的COP28參與者身分揭露,避免石化業者主張和一般公民意見魚目混珠。國際合作也體現在依氣候事件理賠的「參數型保險」,及航空業的「永續燃料」技術。
再看台灣,當日、星積極投注永續機油生產技術、供需機制設計時,台灣的航空業者想加「永續油」還得飛出國,不利國際競爭。氣候危機已影響台灣的四大文化地景包括媽祖遶境、鄒族戰祭、鹿港古蹟、台南王爺信仰地標都因逐年攀升的高溫和海平面,面臨極大衝擊。
聯合國通過公海條約,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
根據「保護公海生物多樣性」條約內容,聯合國將成立新機構負責管理海洋生物保護、在公海設立海洋生物保護區,並為海洋區域的商業活動展開環境衝擊評估。圖/取自Unsplash
【Reuters】經過近20年努力,聯合國於19日通過史上第一個「保護公海生物多樣性」的條約,下一步是需要60個以上的聯合國會員國家批准,使條約正式生效。
過去,占全球海洋面積60%的公海常因不屬任何國家管轄,時常遭濫捕、汙染。公海條約目標在2030以前,將三成以上的公海畫為「生態保護區」,未來各國的開發和捕撈會受到限制,排放汙染者也需要付出金錢等代價。
(原文:UN adopts world's first treaty to protect high seas biodiversity)
「餿水油」成航空永續解方,國內業者卻只能出國加油
今年5月,華航從新加坡起飛的A350廣體客機在樟宜機場添加永續航空燃油,並載客返台,創下國內首例。圖/擷取自中華航空臉書
【天下雜誌】航空業是高碳排產業,儘管國際上不乏氫能燃料、電動飛機研究,但距離商用仍遙遠。從廢食用油、廢氣提煉的永續燃料,最高可以減少航空業八成的碳排量,被視為目前淨零的唯一解方。歐盟規定2025年起,落地航班都需使用一定比例的永續機油,預期各大國都將跟進。
鄰近台灣的日本、新加坡已在永續機油生產技術、供需機制設計上取得重要成果。國內的腳步相對緩慢,「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未提及航空及海運的減碳規畫,永續油發展的主責機關都尚未釐清。國籍航空如華航、長榮面臨國際航運業的減碳壓力,只能飛到星、美等國加油,額外成本可觀,也不利永續競爭力。
(原文:永續「餿水油」讓機票變貴?日本、新加坡都在做,台灣為何做不到)
高溫、暴雨來襲,保險可貼補損失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乾旱、暴風雨和熱浪頻傳,對開發中國家傷害又大又急。圖為印度西孟加拉邦加爾各答市因連日豪雨淹水,車夫在水中推車載客。圖/取自Unsplash
【環境資訊中心】極端氣候易影響人們的健康和生計,有保險業者提供針對天氣狀況理賠的「參數型保險」,以天氣資料為依據,只要氣溫、水位超過特定門檻就會賠償,是開發中國家弱勢族群的及時雨。
身為氣候弱勢者的投保人通常很難負擔保費,因此參數型保險的金源多來自非營利團體、政府或富國補助,未來可能成為重要的氣候援助管道之一。不過產業分析師提醒,保險不能解決氣候危機,政治人物仍必須運用更有效的策略,從源頭減少氣候傷害,例如輔導農民轉作耐旱作物、改善建築材質…等。
(原文:保險防熱浪? 參數型保險成開發中國家天災解藥 )
媽祖遶境發高燒、鹿港老街淹大水 傳統文化深受氣變衝擊
歷史悠久的大甲媽祖遶境、鹿港老街的歷史建築、阿里山鄒族部落傳統祭典,數百年歷史的傳統,都可能因為氣候變遷而遭受挑戰。設計/陳靖宜
【願景工程】媽祖遶境是台灣的宗教盛事,這項有200多年歷史的活動每年吸引300萬人參加,可是隨著氣候變遷,走到中暑、熱衰竭的信徒人數逐年上升。若不積極減碳,2050年遶境的路線升溫會達6度,信眾將面臨危險等級的熱傷害。
此外,被鄒族族人視為「神花」的金蘭草因為暖化而難以生長、富含傳統文化的鹿港、以「南鯤鯓代天府」聞名的台南蚵寮村都處於淹水風險中,在在顯示傳統文化正遭逢嚴重的氣候危機。如果不加速氣候行動,還有更多珍貴的文化地景會消失。
(原文:傳統文化的氣候危機)
COP28加強參與者身分揭露,防石化業遊說者「隱身術」
2022年在埃及舉行的COP27氣候談會議上,活動人士抗議化石燃料行業對氣候的影響。攝影/Oliver Kornblihtt(NINJA Media)
【Inside Climate News】日前,願景氣候Weekly曾提及COP28主席身兼石油公司執行長,引發爭議。石化業減碳是氣候行動的重中之重,卻也不易推動,去年COP27即便延後閉幕、徹夜談判,也無法達成「逐步淘汰石化產業」的共識,外界認為是石化及天然氣產業遊說人士在峰會發揮了影響力。
聯合國官方在COP28的報名程序中,新增身分揭露相關規定,要求報名者公開註明與任何企業的關連性,以免「石化業者傳聲筒」隱身在政府或公民組織裡出席峰會,逃避外界檢視。
(原文:UN Adds New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For Upcoming COP28, Acknowledging the Toll of Corporate Lobb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