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德國發起「氣候俱樂部」致力於工業減碳,台灣有機會參加嗎?

2023-12-21

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總監/趙家緯

德國發起「氣候俱樂部」致力於工業減碳,台灣有機會參加嗎?

台灣製造業直接與間接的排放量,佔全台排放量的53%,工業去碳化是淨零碳排首要關卡。圖為工業區示意圖。圖/unsplash

德國總理蕭茲2022年擔任七大工業國(G7)峰會主席時,提出「氣候俱樂部」(Climate Club)的構想,當時他提出三大核心目標:「更有企圖且可避免碳洩漏的減量政策」「工業去碳化議程」「國際合作推動公正能源轉型」

這構想在去年底夏姆錫克舉行的聯合國第27屆氣候峰會(COP27)上引起諸多討論。歷經一年半的籌備,「氣候俱樂部」正式於杜拜COP28氣候峰會上啟動,由德國與智利共同擔任主席國,另有美國、歐盟、日本、韓國、新加坡等29個國家與政治實體參與,國際能源總署將擔任臨時秘書處。雖然中國與印度兩大排放國並未參與,但在COP28現場,仍引起諸多關注。

德國總理蕭茲提出「氣候俱樂部」(Climate Club)的構想,並在COP28正式啟動。攝影/孫文臨

不同於去年7月G7提出的規劃,包括:國際碳定價以及公正轉型,氣候俱樂部在COP28正式啟動時,特別聚焦在「工業去碳化」。

雖然議題限縮,但也代表「工業去碳化」的議題,被拱為「最高階」的政治目標,此舉有機會扭轉鋼鐵、水泥去碳化進度停滯的情形。

如何靠國際協作加速工業去碳化?

氣候俱樂部臨時秘書處成立時,發表了「藉由國際協作加速全球工業去碳化」(Accelerating global industry decarbonisation through stronger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一文, 歸納當前工業去碳化的四大挑戰:

(i) 鋼鐵、石化、水泥要逼近零排放(near zero emission),然而所需技術尚未商業化;
(ii) 逼近零排放的製程相對於傳統製程成本高昂;
(iii) 許多重工業生產的原物料,因高度競爭且國際貿易頻繁,競價激烈;
(iv) 重工業設施壽齡長(多為40年以上)、投資龐大,這意味著當前的投資決定,已經要將2050年淨零目標納入考量,否則會產生碳鎖定(carbon lock-in)效應


編輯

而要克服上述挑戰,則有下列八項策略:

  1. 訂定明確減量時程: 需制定符合《巴黎協定》的路徑圖、計畫和目標。若國際上可共同訂定明確且一致,區分產業別的去碳化路徑圖,可促進投資。
  2. 研擬淨零原物料的定義與標準: 國家和公司需建立統一方法學,以估算各類鋼鐵、石化、水泥等材料和產品的排放量,以利跨國比較。針對「逼近零排放」和「低排放」的定義,必須達成共識,以避免客戶的混淆。
  3. 為低排放材料和產品創建早期市場: 透過採購政策、先期市場承諾、產品碳足跡規範等方式,向公私部門釋出信號,表達對低排放材料的早期需求。藉此讓生產者和製造商理解,低排放材料的市場規模將逐漸擴大,以此加速導入去碳化製程。
  4. 開發新型減量技術: 鑒於大多數重工業逼近零排放的製程尚未實廠化,公部門可藉由跨國型與國家型的研發計畫,加速創新製程的發展。
  5. 供應端政策支持低碳製程的商業化,對高排放製程加以限制:只要逼近零排放的材料生產成本仍然高於傳統製程,便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彌平成本落差。具體作法包括直接補貼、搭配碳定價機制的碳差價合約(carbon contracts for difference)。另需採取管制作為,限制高排放製程的擴建,並促使其提早除役。
  6. 財務和融資: 工業去碳化所需要的投資,多來自私部門資金,但政府若可策略性先行投資於創新製程,有助於增進私部門的投資信心,此對於開發中國家和新興市場更顯重要。
  7. 加速提升物質效率和循環經濟: 藉由政策與法規,促進供應鏈上共同提升物質效率與循環再利用。藉此抑制對原物料的需求,加速供應鏈去碳化。
  8. 確保勞工和社區的公正轉型: 工業去碳化對社區的影響,包括既有高排放廠區關廠後的社會經濟變化,還有新創製程設置時對周遭社區的衝擊。在勞工層面,需加強訓練,以培養操作零碳製程所需的新技術,或創造操作二氧化碳運輸和儲存管線等新興基礎設施的就業機會。

工業去碳化策略包括限制高排放製程的擴建,並促使其提早除役。圖為高碳排的鋼鐵產業。攝影/孫文臨

氣候俱樂部共享政策工具、技術和財務

  1. 跨國間工業去碳化政策經驗分享,加速估算方法學以及逼近零碳的原物料標準訂定:工業去碳化需要嶄新的政策工具,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國家成功實現重工業的去碳化。藉由政策和措施的經驗分享,可加速跨國政策學習。估算方法學與標準訂定上合作,可以提供更強的投資訊號、減少跨國公司的行政負擔,以及更大的共享市場。
  2. 凝聚跨國間去碳化速度的共同願景: 在氣候俱樂部下,可共同建立工業部門去碳化更清晰的願景,轉型路徑相較單一國家更具確定性,亦可釋出更強烈的投資訊號,激勵創新,有助於削減轉型成本。在需求端,目前雖有工業深度去碳化倡議(CEM IDDI)下的原物料綠色公共採購,以及先行者聯盟、SteelZero和ConcreteZero等私部門的類似倡議。但可強化「最終產品碳足跡規範」,與「逼近零碳製程指定佔比」等政策工具,在採購承諾以外,發出更強烈需求的訊號。在供應端,目前工業部門尚未有此類策略,因此先藉由加強全球對話,以確保各國不會過度擴張高排放製程產能,且可支持低排放製程產能增加。
  3. 改善工業去碳化的技術和財務支持,促使所有國家加速轉型:氣候俱樂部可盤點現有資源以及開發新媒合平台,來支持其成員和更廣泛的社區獲得財務和技術援助,利用公共投資驅動私部門投資。由於目前的多邊銀行等提供國際氣候資金的單位,對於工業部門去碳化專業知識不足,故較難引導氣候資金用於工業部門。但在未來數十年間,新增的工業產能多位於新興經濟體,為了確保各國在工業化過程亦可將排放量最小化,因此亟需建立可相關機制,引導私部門資金可投入工業去碳化計畫。

氣候俱樂部要求成員遵行以下守則:

  • 全面有效實踐《巴黎協定》及其相關決定,提升減碳企圖心,並努力抑制全球氣溫上升至1.5°C;
  • 加速轉型以於本世紀中期左右達成溫室氣體淨零排放,並在國家自主貢獻和與巴黎協定一致的長期轉型路徑中體現這一目標;
  • 加速各行業的去碳化,特別是工業領域;
  • 積極共同合作,推動俱樂部的目標,並在其他論壇中共同闡述相關目標的重要性。

依據2024年的工作規劃,氣候俱樂部初始聚焦於鋼鐵以及水泥兩大產業,提出了下列重要的預期產出:

  1. 第四季時將針對產品層級與部門層級碳密集度估算方法發表專門報告,預期將有調和各方法學的成效;
  2. 在COP29時,將發表工業去碳化的政策工具資料庫(policy toolkit),藉由實質案例分析,促進跨國政策學習;
  3. 在第三季時,將啟用「全球媒合平台」(Global Matchmaking Platform )。與聯合國工業組織合作,協助會員國們媒合所需的技術與財務支持。

若前述預期產出可如期完成,對於現行多仰賴諸如先行者聯盟等企業為主體推薦的工業去碳化進程,將有莫大助益。但對於氣候俱樂部的功能,知名的工業去碳化研究團隊Agora Industry 則建議,應該更明確建立氣候友善鋼鐵與水泥的標準,甚至是標章制度納入工作重點。

而目前在氣候俱樂部工作規劃中,雖將標準的協調列入工作項目,但並未見其將標準的訂定,甚至進一步標章化的規劃。而依據Euractiv 的報導,亦有資深氣候專家指出,氣候俱樂部因欲增加參與國家數,入會標準寬鬆,對於加速工業去碳化助益有限,如在2022年規劃時,曾將綠氫標準列為工作重點,但這樣的規劃在美國與歐盟遭遇極大爭議,於是決定排除綠氫標準。

國際能源總署署長比羅博士於氣候俱樂部周邊會議發表演說。圖/趙家緯提供

我親身於COP28參與氣候俱樂部的周邊會議時,觀察到許多成員國代表與談時,仍聚焦於該國的再生能源發展,討論國際合作時,仍是從廣義的氣候議題合作出發,並未聚焦於工業去碳化,顯示全球在這議題上,仍須大幅度學習。

台灣應積極爭取入場卷

台灣製造業直接與間接的排放量,佔全台排放量的53%,然而自2022年3月底公布淨零轉型起,已歷經1年9個月,但工業去碳化政策進展有限。雖然在行政體系管考體制中,已回應公民團體的訴求,將「產業轉型」列入報告項目,但仍聚焦於碳盤查輔導家數。

筆者與台灣相關智庫、工業代表與工業主管機關交流的經驗發現,各方對於工業去碳化所需要的政策工具,了解相當有限。

COP28氣候峰會中,德國外交部長在大會總結論壇時,特別提及台灣。德國長期為台灣參與氣候與能源議題的重要夥伴,因此由德國當前執政的團隊所發起的「氣候俱樂部」(Climate Club)中的議題,將會是台德後續國際合作的重要基礎。且氣候俱樂部目前聚焦的鋼鐵與水泥兩產業,佔台灣排放量14%,因此若可落實其提出的各項建議,對於台灣淨零轉型亦有實質貢獻。

在此呼籲,環境部、經濟部以及外交部,應就氣候俱樂部一事,成立跨部會工作小組,積極爭取參與機會,無論是國際參與或是排放量實質減量,千萬不可忽略此新對話平台。

參考資料: 

  1. Interim Secretariat of the Climate Club. 2023. Climate Club Accelerating global industry decarbonisation through stronger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2. Task Force of the Climate Club. 2023. Climate Club Work Programme 2024.
  3. Agora Industry. 2023. Labels for climate-friendly basic materials
  4. Germany’s Scholz to officially inaugurate ‘climate club’ at COP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