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願景永續周報:COP30關鍵議題浮現、極端氣候考驗央行政策與全球經濟、中國以綠氫助力零碳未來

2025-07-07

記者/陳美萍;圖片編輯/蔡宗儒

願景永續周報:COP30關鍵議題浮現、極端氣候考驗央行政策與全球經濟、中國以綠氫助力零碳未來

熱浪席捲歐洲多國,高溫破表,巴黎艾菲爾鐵塔觀景台被迫關閉,氣候變遷風險持續升溫。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小編報告:願景工程基金會擴大關注永續發展議題,每周一推出「永續weekly」,為讀者挑選五則國內外重要新聞,掌握新進展。以專題式蒐集國內外永續相關報導與新知,五篇文章前後串連,有助於讀者認識永續議題最新趨勢。

編輯

被視為COP30前哨戰的波恩氣候會談上週在德國落幕。為期兩週的會議凸顯COP30需積極回應的關鍵議題,包括氣候資金、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以及聚焦具實質影響力的行動方案。

熱浪襲歐,歐洲多地高溫破表,迫使熱門景點暫停開放,包括艾菲爾鐵塔觀景台與布魯塞爾原子球塔(Atomium)。與此同時,寒流掃南半球,南錐體國家阿根廷、智利與烏拉圭創下罕見低溫紀錄。氣候極端持續擴大,專家表示恐影響貨幣政策及經濟成長。

中國多地洪災頻傳,中國加速發展再生能源。《日經亞洲》評論,中國的減排行動可能成為今年最具指標的氣候新聞。相對地,美國燃煤發電比重上升,推升碳排放;川普團隊擬取消風能與太陽能稅務優惠,並廢除施行逾20年的森林保護令。

日本旭能與台灣七大機構攜手成立「台日碳轉型聯盟」,計畫拓展至東南亞,打造國際碳管理合作平台。

COP30前哨會落幕 關鍵議題浮現

2025年氣候大會前哨會在德國波恩登場,聚焦強化各國氣候承諾與資金分配機制,為年底COP30鋪路。會中針對甲烷減排與氣候資金使用,展開深入協商。圖片來源/UNFCCC(攝影/Lara Murillo)

波恩氣候會談(Bonn climate)近日完成在德國波恩舉行的兩週行前會,為2025年於巴西貝倫登場的COP30鋪路。會議聚焦升級各國「國家自主貢獻承諾」(NDCs),但目前僅少數國家提交,距離達成巴黎協定1.5°C目標仍有明顯落差。科學家呼籲將甲烷控制納入NDCs,因其短期增溫效應高達二氧化碳的80倍,減排效益顯著。

氣候資金方面,《Gas Outlook》指出,發達國家於COP29承諾每年提供1.3兆美元的「巴庫氣候資金目標」(Baku Finance Goal,簡稱 BFG),其中3,000億來自公共資金,其餘由碳稅、碳交易與私人投資補足。然而,資金分配與執行機制至今未明。

檢視歷屆氣候會議,COP28通過「擺脫化石燃料」的歷史性決議,實際推動遭阻。多項倡議如電動車普及、燃煤淘汰、永續食品與森林保育等,政權更迭後形同虛設。主辦國巴西提出精簡議程,聚焦具體可行的行動。

展望COP30,主辦城市貝倫(Belém)位於亞馬遜河口,象徵保護熱帶雨林的決心,卻意外曝光巴西政府擴張化石燃料的計畫。巴西石油監管機構 ANP 將拍賣 172 個油氣區塊探勘權,包含 47 個鄰近亞馬遜河口的敏感區域,引發國際輿論反彈。

而貝倫從未承辦過高達6萬人規模的大型國際會議,作為雨林城市,其交通、住宿與後勤動員力將面臨嚴峻考驗。至於COP31主辦權,澳大利亞(Australia)與土耳其(Turkey)激烈角力,互不讓步,仍未拍板定案。

(原文:Wreckers, money woes and mutirão: 10 things we learned about Cop30 from Bonn climate talks, Bonn climate talks highlight ongoing divisions over climate finance

極端氣候衝擊擴大 央行政策與全球經濟模式面臨考驗

極端高溫籠罩歐洲多國,熱浪衝擊城市運作與能源需求。氣候變遷已非單一環境議題,正對糧食安全、物價穩定與央行決策產生深遠影響。歐洲央行已開始將「自然退化」納入貨幣政策評估。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Nature》科學家發現,氣候升溫不僅威脅糧食生產,導致食物價格上漲,也可能動搖整體物價穩定性。歐洲央行執行董事會成員法蘭克・艾德森(Frank Elderson)表示,熱浪與通膨、國內生產毛額(GDP)等關鍵經濟指標之間的關聯,不容忽視。

《路透社》報導,極端高溫持續席捲歐洲多國,義大利限制戶外作業、法國暫停部分學校課程,土耳其則正全力撲滅野火。《衛報》報導,這波異常熱浪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碳排導致的氣候變化。氣候變遷使海洋熱浪更頻繁且更劇烈,歐洲是全球升溫速度最快的地區,增溫幅度為全球平均的兩倍。

中央社綜合外電報導,來自南極的極地冷氣團席捲南美,阿根廷、智利與烏拉圭出現破紀錄低溫。連全球最乾燥的阿塔卡瑪沙漠(Atacama Desert)部分地區也罕見降雪,為十年來首見。

歐洲央行(ECB)正加緊腳步,應對氣候相關的經濟風險。ECB 宣布了一系列調整措施,未來在制定貨幣政策時,不僅會全面考量氣候變遷的影響,也會納入「自然退化」(nature degradation)的因素。但美國聯準會主席傑羅姆・鮑爾(Jerome Powell)則強調,聯準會並未被賦予推動低碳轉型的職責,在氣候議題上的角色非常有限,不會成為氣候政策的制定者。

(原文:Global warming and heat extremes to enhance inflationary pressures, Deepening our commitment to confronting the climate and nature crises, France shuts schools, Italy limits work outdoors in 'exceptional' European heatwave, Italy limits outdoor work as heatwave breaks records across Europe, 沙漠也下雪 阿根廷等南美3國冬季低溫破紀錄, Powell Says Fed Will Not Be a ‘Climate Policymaker’

中國升級應對極端天氣 綠氫助力零碳未來

中國將氫能納入國家能源戰略,積極推動「綠氫動脈」建設,提升氫氣儲運與應用技術,以因應極端氣候加劇的長期挑戰。圖為氫能儲運示意圖。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路透社》報導,中國湖北省某城市在短短12小時內遭遇相當於整月的降雨量,迫使當局緊急撤離約18,000人。河南省也傳出洪災,貴州榕江縣更在四天內連續遭遇兩次洪水侵襲,災情嚴峻。香港浸會大學氣候模型專家孟高(Meng Gao)指出,在氣候變遷與農村複雜地形交織影響下,準確預測仍具挑戰。

中國氣象局(CMA)發布《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5》,報告指出中國暖化速度已超過全球同期平均,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日益頻繁且更為劇烈。2024年,中國年均地表氣溫與沿海海平面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凸顯氣候變遷風險持續升溫。

《中國日報》報導,氫能已被正式納入中國《能源法》,升格為「國家戰略能源」。中國企業正加速技術研發及應用。ZTOC公司戰略發展專員魏懿(Wei Yi)表示,歐美仍處於從傳統能源過渡至氫能的規劃階段,中國已率先將氫能定位為「零碳石油時代」核心,積極布局新一代能源體系。

氫氣分子極小且易洩漏,管線氣密性與材料是產業化的關鍵挑戰之一。魏懿表示,該公司已掌握多項氫氣運輸核心的技術,並布局氫能生產基地、氫儲一體示範項目、及氫能港口供應系統。他強調,中國致力打造一條「綠氫動脈」,確保氫能可高效、安全與大規模輸送。

(原文:Central Chinese cities fight floods unleashed by record rain, Blue Book on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2025 unveiled, Expert: Hydrogen 'energy artery' to bolster green transport

美國碳排放創新高 川普政策衝擊再生能源與森林保護

受天然氣價格上漲影響,美國近期轉向依賴燃煤發電,導致碳排放創下近三年來新高,衝擊氣候與能源政策推動。圖為美國田納西州金斯頓(Kingston)燃煤發電廠。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根據《路透社》報導,美國燃煤發電的碳排放創下近三年來新高。2025年前五個月累計排放約6.4億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5%,相當於多出3,200萬公噸。由於天然氣價格上漲,電力公司轉向依賴燃煤發電,減少天然氣使用。隨著夏季用電高峰到來,排放量預計將持續攀升。

法國雅虎援引《彭博社》分析,美國國會通過了川普推動的大規模減稅與支出法案,該法案雖對再生能源產業造成衝擊,某種程度卻加速綠能轉型。新法案規定,太陽能開發商如在 2026 年中以前啟動建設,並於五年內完工,可獲得完整的生產稅收抵免(PTC)。今年底全面取消家庭綠能免稅,由於此類設備裝成本動輒高達五位數,預料將引發一波搶裝潮。

取消稅收抵免(Tax credits)最大衝擊仍是電動車產業,由於之前川普政府已經施行或推動一連串反電動車政策,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F)最新報告,美國電動車普及率預計將一路落後全球平均水準,並將跌出全球前三大電動車市場。

《洛杉磯時報》報導,自2001年實施的「無路規則」(Roadless Rule)為美國國家森林供了長期保護。然而,川普政府計畫撤銷此保護令開放商業伐木。美國農業部長布魯克・羅林斯(Brooke Rollins)表示,該規則已「過時且過度限制」,環保組織強烈譴責並誓言訴諸法律。

(原文:US power pollution climbs on higher coal use, Wind, Solar Credits Face Shorter Phase-Out in New Tax Bill, Electric Vehicle Outlook 2025, Trump administration rescinds ‘Roadless Rule’ that protects 58 million acres of national forests

日本旭能攜手台灣7大機構 成立台日碳轉型聯盟

日本旭能攜手台灣七大機構,共組「台日碳轉型聯盟」,將推動企業溫室氣體盤查、ESG資訊揭露與淨零轉型合作,打造亞洲碳管理新典範。圖為示意圖。圖片來源/Envato Elements

《經濟日報》報導,日本最大碳管理平台 Asuene(旭能科技)宣布與台灣七大機構簽署脫碳合作備忘錄,正式成立「台日碳轉型聯盟」,攜手推動企業碳管理與轉型。雙方將透過資訊共享與交流平台,協助台灣企業因應淨零挑戰。

聯盟成員涵蓋多元領域,除日本 Asuene 外,台灣方包括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一卡通票證公司、台灣永續傳播協會(TSCA)、台灣理光(Ricoh)、永續時代(ESG TIMES)、思納捷科技(InSynerger)與進昌貿易等七家機構。

台日碳轉型聯盟未來將聚焦於溫室氣體盤查、ESG資訊揭露、政策對話與供應鏈支援等合作項目,致力建立亞洲脫碳與永續實踐的新典範,並企圖拓展至東南亞,打造國際碳管理合作平台。

(原文:日本旭能攜手台灣7大機構 成立台日碳轉型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