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用額度 企業下一個永續課題
2025-07-09
記者徐柏棻

生物信用額度將成新趨勢!台大實驗林處長蔡明哲指出,企業可透過投資生物多樣性,提升永續價值與ESG表現。記者蔡宗儒/攝影
繼ESG及碳交易等話題之後,隨著生物多樣性及對自然解方等議題受到重視,「生物信用額度」(Biocredit)已成企業下一個必須關注的議題。
9日在國泰金控主辦的「國泰永續金融暨氣候變遷高峰論壇」中,台大實驗林處長蔡明哲以「全球生物多樣性額度趨勢與挑戰」為題,說明生物信用額度即將襲捲世界,值得國內企業正視。
生物信用額度類似於碳權交易,是一種憑證,目的在為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提供資金,具體作法是讓企業投入行動或購買額度,以抵消對生態系統的負面影響。企業可以透過生態信用額度提高企業價值,也可以和ESG結合,列入永續報告書。
生物信用額度的計算方式,是一個credit相當於一公頃土地上有1%的生物正成長,或是每公頃土地減少1%的生物多樣性損失。
台大實驗林攜手國泰金控復育小米,守護原民文化與生物多樣性,生物信用額度將成未來保育關鍵。記者蔡宗儒/攝影
在台大森林系任教的蔡明哲表示,台大實驗林所在的南投縣山區,台大實驗林正和國泰金控合作,在原住民傳統居住山區復育小米。小米曾經是原住民的主食,台灣小米種類曾多達十幾廿種,如今原住民飲食逐漸西化,因乏人食用及少人種植,使小米種類不斷減少,對維持生物多樣性形成一大挑戰。
蔡明哲說,歐洲的法國和芬蘭已推動將生物信用額度納入法規,台灣上個月公告的「其他有效以區域為基礎的保育措施」(OECM)框架也列入生物信用額度,未來影響範圍會逐漸擴大。
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表示,國泰金控結合減重、健走與復育行動,推動員工參與永續行動,支持鯨豚保育與無農藥茶園。記者蔡宗儒/攝影
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表示,國泰金控致力於永續發展,包括鼓勵員工減重,每減重一公斤就捐出100元。也推動「步步攻億走」,今年6月止,員工步行總數已達800億步,並配合國泰人壽,捐出800萬元支持環境永續及社會公益。國泰金控也攜手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復育鯨豚,並在拉拉山推動不用肥料和農藥的茶樹種植,凡此都在為環境永續盡一分力。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指出,第九屆永續論壇聚焦自然行動,國泰金控年底將赴COP30,持續推動氣候行動。記者蔡宗儒/攝影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指出,今年是國泰金第9年舉辦永續金融暨氣候高峰論壇,也是巴黎協議的10周年,意義重大。論壇聚焦在永續金融、地緣政治及自然行動。全球有4成的永續轉型發生在亞洲,台灣扮演了關鍵角色。而國泰金控今年底也將參加在巴西雨林城市貝倫舉辦的COP30全球氣候峰會,在永續的場域上,國泰金控不會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