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於英國時間週五落幕,是否有機會達成里程碑式的「格拉斯哥協議」?大會主席沙瑪(Alok Sharma)昨向世界領導人疾呼,最後一天的談判面對「巨大挑戰」,其中幾個讓談判陷入膠著的重點包括:《巴黎協定》「第六條」、先進國家需支付多少資金給窮國對抗氣候變遷、降低對化石燃料的補貼,以及如何加強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沙瑪憂心表示:「雖然我們有些進展,但仍未談到最關鍵的議題,我們仍有許多工作必須完成,時間已經剩下不多了,關於氣候金融的談判必須加快腳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受訪時更直言,將全球升溫限制在攝氏1.5度內的目標,「命在旦夕」。
不少外電記者預測,COP26談判恐無法如期於英國時間周五晚上完成,可能將會「挑燈夜戰」,直到各國談判代表同意文字細節,才會發布最終協議,最慢恐等到周六早晨才會有結果。
聯合國氣候談判為何如此困難?連續參加多屆大會的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理事長張寒瑋解釋,「吵了很久的《巴黎協定》Article 6碳市場機制,從COP24一直吵到現在,包括重複計算在內,都沒有結論。大會的精神是共識決,大家都要同意,所以很期待美國進來,會不會帶動大家往更積極的路徑走。」
張寒瑋分析,此次英國主辦COP大會非常積極,「加上大家都宣示淨零碳排,對英國來講是很重要的外交機會。」她估計,如果有很多國家同意將2050年淨零寫入協議之中,「英國可以很驕傲,若以後大家去看2050年net zero是什麼時候定下來的,會發現是英國主辦的COP26。」
連續多年參與氣候大會的「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則評估,各國有可能在延宕多時之後,將2015年《巴黎協定》的規則手冊(Paris Agreement Rulebook)定案,且關於「綠色金融」也可能達成決議。
林子倫分析,COP26最大工作重點之一是將《巴黎協定》的規則手冊制定完成,其中「第六條」(Article 6)是達成目標的最大阻礙,原因是該條文涉及碳交易市場等敏感議題,導致各國意見分歧。
林子倫表示:「有些國家反對跨國碳市場與碳定價,包括發展中或工業化國家,他們認為是資本主義的遊戲,這是為什麼談了那麼多年沒有定論。」
但林子倫樂觀預期,由於今年全球各國紛紛喊出「淨零碳排」目標,這次大會應該可以確定手冊內容。
林子倫也說,英國早在去年就表示,此次將是一次關於金融的氣候大會,因此他認為「綠色金融,可能會有一個決議方案出來」。
2009年,已開發國家在哥本哈根第15屆氣候大會上,承諾每年援助1000億美金,作為應對氣候變遷之共同基金,幫助開發中國家減少碳排放,但至今已開發國家仍未履行承諾。
對此,林子倫指出,發展中國家最關心的始終都是資金:「你要給我的1000億美金,到底什麼時候來?怎麼給?」他說,對於經濟較為貧困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歐美國家的「淨零碳排」只是緩不濟急的口號,無法讓發展中國家獲得實質好處,因此協議勢必要處理此議題。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