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等多個非政府組織每年都會在COP期間公布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台灣年年「吊車尾」,今年名次退步成60名為全球倒數第5,專家指出,此次CCPI引用的台灣溫室氣體排放量有誤,明顯影響名次,但台灣未加嚴2030減碳標準、節能表現不夠好,也是排名難看的關鍵原因之一。
CCPI評比每年都受矚目,台灣去年在57國及歐盟中排行第57名(前3名依慣例從缺),排名倒數第5;今年評比國家多了菲律賓、哥倫比亞與越南,增為60國及歐盟,但台灣又位列倒數第5名為第60名,僅贏過加拿大、伊朗、沙烏地阿拉伯與哈薩克。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表示,CCPI排名評估當中有40%占比是根據各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數據引用自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建置的PRIMAP資料庫,但他比對發現該資料庫相較台灣國家清冊有明顯高估,此次2022年排名是根據2019年排放資料,台灣2019年是近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幅最高的一年,達到3.5%,但該資料庫卻顯示增加0.7%;南韓等其他國家的資料庫數據也跟實際有落差,但至少都是呈現一致的削減趨勢,跟台灣情況大不相同,對排名相當不利。
趙家緯指出,他寫信與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溝通,對方稱當時無法取得2019年台灣排放量資料,因此透過能源消費量統計資料庫來推估台灣的排放量,對方已經在網站公開說明此事,並在資料庫的台灣欄目做相關附註,不過CCPI排名現在看來不會調整。
趙家緯表示,CCPI評比仍有很多積極意義,例如他們希望未來再生能源要達到百分百,這跟台灣現行能源政策當然還有很大的挑戰,評比也認為人均能源使用量要有上限,但台灣的節能表現還不夠好,如果無法達到能源需求負成長,就無法得到更好的評比。
趙家緯說,評比也強調各國要針對2030年加強減碳目標,但台灣目前還沒有提升而導致失分,雖然今年名次退步其中一個原因是資料誤差而不盡公允,台灣近年政策也確實動起來,但關鍵環節還是台灣沒有加嚴2030減碳目標,否則即使開了再多會議或展開多少對話也沒用。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