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氣候危機 前進COP26
氣候變遷 NASA:全球作物產量大減 最快2030將顯現
  • 標準
  • sdg
  • sdg
  • sdg

氣候變遷 NASA:全球作物產量大減 最快2030將顯現

2021-11-04 世界日報/記者胡玉立/綜合報導

受到氣候變遷影響,未來全球作物供應將面臨嚴峻挑戰。聯邦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最新研究顯示,在本世紀末之前,玉米、小麥、大豆和大米的全球供應量,將大不相同,最快自2030年起即會感受到影響;其中,重要作物玉米的產量,預計本世紀末會下降24%,可能對全球造成嚴重影響。

1日在「自然食品」(Nature Food)雜誌發表的這項研究,使用先進的氣候和農業模型來分析全球糧食生產的未來;研究發現,接下來十年內,預計的氣溫升高、降雨模式的變化和地表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將改變世界各地農業處境。

研究指出,「預計在未來20年內,全球作物生產力將因氣候變化發生重大變化,比原先的估計提早幾十年。」

最驚人的發現是,在高溫室氣體排放情境下,玉米作物產量到本世紀末,預計將下降24%;研究人員表示,這種下降可能會對全球產生嚴重影響,就總產量和糧食安全來說,玉米這個全球最重要的作物,將更難在熱帶地區種植。

研究主要作者耶格邁爾(Jonas Jägermeyr)表示,玉米產量下降的幅度驚人,中亞、中東、南歐、美國西部和南美洲熱帶地區的玉米產量,將在2040年前開始下降。

「與2014年進行的上一代氣候和作物模型作物產量預測相比,我們沒有預料到會出現這樣根本性的轉變。」耶格邁爾說:「從目前產量水平下降20%,就有可能會對全球產生嚴重影響。」

某些地區的大豆和大米也會減少;與此同時,預期中的氣候變化,可望增加小麥作物產量,但不是在世界各地,也不是永遠。

除了通常種植小麥的地區包括南亞、美國南部、墨西哥和南美洲部分地區外,其他地區包括美國北部和加拿大、中國北部平原和東非,至少在一段時間內也可以生產小麥。

但研究發現,這些看似進步的小麥增加,最終也會停止,預計在本世紀中葉左右持平。

研究人員表示,預估情境顯示,當前糧食生產系統將很快面臨根本改變的風險;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各地區必須調整其食物系統,以做好準備。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