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氣候危機 碳鎖台灣
海嘯還很遠? 全球減碳 台灣無策
  • 標準
  • sdg
  • sdg
  • sdg

海嘯還很遠? 全球減碳 台灣無策

2021-04-22 聯合報/記者許詩愷、吳姿賢、黃有容、鄭朝陽/專題報導

新北市萬里產業道路旁的金鍛工業廠房裡,不斷傳出「咚、咚」巨大聲響。廠房外觀雖不起眼,做的是要銷往歐洲各大知名車廠的懸吊系統組件。總經理江漢宗拿起一支控制臂說,這支在七、八年前被要求減碳百分之卅,性能還要更好,「我們做到了,但聽說以後會更嚴格,要被收『碳關稅』。」

海嘯還很遠?政府沒通知怎麼做

江漢宗指的「碳關稅」是歐盟打算在二○二三年、也就是兩年後,要依生產過程的排碳高低、對進口商品開徵關稅。原本看不見摸不著、排了也沒人知道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將成為廠商不得不支付的成本。江漢宗說,大家都說這是產業界的大海嘯,但「感覺海嘯還很遠,政府也沒通知該怎麼做,就先看看吧」。

這位出口供應鏈一環的零組件老闆,說出了兩件事:第一,「碳關稅」不只是產業界的大海嘯,更是一場氣候危機引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差別在於這次戰場遍布每個國家,用的武器是關稅,想消滅的敵人是隱形的二氧化碳。

第二,以出口導向為經濟基底的台灣,政府至今仍未看見,或假裝沒看見海嘯。

環保與經濟 已打包成同一件事

12130498.jpg.jpg

減碳、課關稅,是國際面對氣候危機的重要手段。歐盟二○一九年宣布「歐洲綠色政綱」,提出二○五○年達到排碳增減相抵的「碳中和」目標,才能在本世紀末前,把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一點五度以內。因此祭出碳關稅,要求供應鏈一起行動。台灣出口倚賴的美國也有意跟進。

減碳行動不僅攸關地球存續,更是台灣經濟的存亡關鍵。「環保」與「經濟」不再是天平的兩端,現在已打包成同一件事。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關注減碳議題,今起三天推出「碳鎖台灣」專題報導,揭示氣候變遷早已衝擊台灣的生活日常,政府沒有對策,企業先行自救。我們將持續追蹤這一關係台灣生存興衰的重大課題。

未轉型減碳 將從供應鏈中消失

「這是國安危機!」國泰金控投資長、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主席程淑芬說,台灣經濟命脈是出口貿易,一旦歐盟、美國開始課碳關稅,等於逼國際品牌企業非找綠色代工或供應商不可;台灣若不及早因應,將從供應鏈中消失。反之,「企業永續治理做得好,再活一百年沒問題」。各國新世代都展現對氣候危機的焦慮感,「未來總統參選人若沒有氣候治理的視野和主張,肯定選不上」,她說。

曾任環保署長的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指出,不只出口產業,碳關稅將嚴重衝擊台灣整體經濟;氣候危機不只是淹水、乾旱,而是若不朝減碳轉型,「肯定影響國家興衰」。

碳中和願景 南韓文在寅帶頭拚

各國早就起步應對,但台灣官方腳步蹣跚,未見對策。南韓總統文在寅去年底以「在為時已晚之前」為題,發表「二○五○南韓碳中和宣言」,電視演說罕見以黑白呈現。他說,卅年後韓國夏長冬短、酷暑和「熱帶夜晚」等極端氣候將頻繁出現,「碳中和」對製造業占比高的韓國來說是艱困挑戰,政府將集中力量實現碳中和目標,化危機為轉機。

環看世界,至少有一百廿七國、五百廿四個城市宣示「二○五○碳中和」的氣候願景,但台灣呢?

過時溫管法 台灣面臨減碳困境

台灣仍然依賴過時的「溫室氣體管理法」,僅要求二○五○年排碳量至少減到二○○五年的一半,簡又新說,更嚴重的問題是,依政府非核家園規畫,二○二五再生能源達到兩成,台灣仍有八成靠煤和天然氣發電,「到時候人家用碳關稅伺候,我們就完了」。

本月廿二日,美國總統拜登將主持全球領袖氣候峰會,可能跟進歐盟提出碳關稅計畫,台灣自然也受衝擊。

▌《碳鎖台灣》數位報導: 碳關稅來襲 台灣準備好了嗎? 再不減碳 我們都是氣候難民 要達成2050碳中和 專家建議這樣做 台企「轉大人」 減碳是門好生意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