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數位台灣 隱私網戰
五不五要 拒當社群透明人
  • 標準
  • sdg

五不五要 拒當社群透明人

2019-04-15 經濟日報/記者 彭慧明

各類數位應用已成為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但隨之散落各處的「數位足跡」,用戶隱私被窺探。其實透過一些軟體小工具或是注意個人行為,就能減少自己的隱私變成企業獲利工具,甚至變成網路社會「透明人」。

台灣駭客協會常務理事翁浩正說,遇到很想用的服務,卻要奉上個資時,他會先審視「哪些資料被取得」,以及資料被外洩的可能。例如這家服務提供者的資安評價,個資外洩對個人損失影響。

他覺得民眾普遍對網路個資安全的觀念很低,他從不玩臉書上的心理測驗或遊戲,更不為免費貼圖亂加帳號。

翁浩正建議,「每個網路服務使用不同帳號」,密碼必須各自獨立。許多大型資料外洩事件,都是因為使用者常常帳號、密碼通用到底,駭客組織偷到帳號與密碼,等同開啟各種服務。

資誠智能風險管理諮詢公司執行董事張晉瑞表示,現在一些App或平台會讓用戶直接以臉書或Google帳號登入,其實很危險,要避免用同一個Google或臉書帳號登入多種服務或App,因為最後這些帳號會連動到Google或臉書等社交帳戶,或是存有個人通訊錄、行事曆的Google帳戶,讓其他業者取用相關資料。

有些小工具也能改善數位安全。台灣人權促進會專案經理何明諠推薦外掛程式「didger」,安裝在瀏覽器上,可讓使用者的喜好或使用行為被「混淆」,讓企業無法判斷使用行為。另外,非營利組織開發的「洋蔥瀏覽器」(Tor Browser)可匿名、隱藏IP、防監聽,掩飾使用者網路足跡。

不過,回歸到最原始的「資安」,國內趨勢科技早已和警政署合作,推出手機版防毒軟體「安全達人」,包含防病毒、防止詐騙、個資遭竊、手機遺失、釣魚網站過濾,以及詐騙簡訊來電過濾等項目。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