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循環經濟 循環經濟
不是貼上「永續」、「生物可分解」就真的環保
  • 標準
  • sdg
  • sdg
  • sdg

不是貼上「永續」、「生物可分解」就真的環保

2021-08-06 RE-THINK重新思考/黃之揚、王滋鮮

你看到「環保商品」四個字,會大心動、還是會提高警覺?

這年頭,「環保」沒有明確的定義,各式各樣的「環保商品」卻不斷問世,讓支持環保的消費者感到「霧煞煞」。

以最近某大型連鎖超商與國際知名插畫家聯手推出的「環保永續杯」為例,所謂的「環保」到底是不是真的環保?還是行銷話術呢?

與大家分享我們的看法,下次看到琳琅滿目的「環保商品」時,希望大家都能重新思考一下啦!

真相一、減塑/無塑≠環保

在減塑風氣下,「塑膠不好」、「塑膠不環保」觀念深植人心;但讓我們釐清一下「減塑」的做法:

🌍「垃圾減量」是真環保!如果生活中減少使用如塑膠袋、塑膠湯匙、塑膠吸管等一次性產品,能夠有效降低廢棄物產生,的確是環保的表現!

🌍 「產品減塑」也不錯!例如原本要花 100 克塑膠製成的產品,只需要 60 克就完成。

🌍「混血塑膠」是用其他材質代替部分塑膠,例如原本 100% 塑膠的材質,部分改用甘蔗渣、玉米澱粉取代。減塑是減塑,但就讓原本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塑膠瓶,變得難以回收,或使回收品質下降。回收之所以要分類,就是為避免不同材質混淆成一鍋雜菜湯,單一材質回收製成的再生塑膠,才夠純,品質才會好。

13209842.jpg.jpg

真相二、可分解=可在自然環境中分解?

我們經常看到標榜「可分解」的環保商品,卻不知道「可分解」的條件,必須在特定溫度、濕度之下,以專業堆肥系統處理,才能確實分解。且台灣目前還缺乏這樣的回收系統。

「可分解」可不是隨隨便便丟到路邊或海裡,就能像薩諾斯彈指那樣消失啊!大家可以試試看兩個月後,這個杯子是會真的分解、回歸大自然呢?還是脆化得裝不了飲料,淪落到垃圾和非垃圾之間?

還有還有,這個杯子的墊圈是 OPP 材質,是貨真價實的塑膠,在哪裡都不可分解唷!

13209826.jpg.jpg

真相三、小心永續是口號

這個「環保永續杯」指出,因為是天然材質,所以使用期限為兩個月。

用一次性的杯子不環保,那只能用兩個月的杯子會更環保嗎?

小小提醒:是說疫情期間大部分店家不能自備環保杯外帶,啊這杯子不就放在家裡過期⋯⋯

13209841.jpg.jpg

真相四、可回收≠再利用

此「環保永續杯」的產品包裝指示是「丟至一般垃圾」,卻在杯子底部標注了「7 號 PBS」,如果依照台灣的回收法規,是要丟到塑膠回收系統沒錯。

不過,這就是矛盾之處,7 號塑膠如 PLA、PBS 等材質,都是標準的「資源回收不利用」,它們最終的下場,就是被從回收桶中挑出來,燒毀。

13209664.jpg.jpg

真相五、天然材質添加=環保?

這個杯子使用的材質為含甘蔗纖維的 PBS,我們也很容易認為這是一種天然的材質,超環保啦!

其實, PBS的來源有以石油為主製成,也有以生物基來源的生物可分解材料製成,但不管什麼來源,最後都是熱塑性聚合物樹脂。

但廠商提供的檢驗報告中僅表示「PBS 不含 PP、PE、PS、PVC、PET 等塑膠」,當然囉,因為你是別種塑膠啊~!

13209843.jpg.jpg

找回環保的初心!看到「環保商品」時,我們可以這樣重新思考:

🤔 家裡是不是已經有同樣功能的餐具、杯子、提袋⋯⋯?

🤔 購買時,請思考你可以用多久?環保商品不是本身就環保,而是你使用到一定的次數(拉長他的生命週期),才會「環保」。

🤔 到底誰說環保的東西都不能用太久啦??要看你怎麼挑選、怎麼維護啦!

🤔 有單一材質做選擇的前提下,請避免使用「混血塑膠」或含有植物纖維的塑膠,它們目前難以回收處理(通常會被歸類在 7 號塑膠)

🤔 看到以減塑、環保行銷的商品時,或含有不認識的材質名稱時,多花點時間了解它的製程和回收狀況

13209857.jpg.jpg

本文轉載自RE-THINK重新思考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