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疫情滑梯社會 問題篇
問題篇/美國窮忙族 日子更難熬
  • 標準
  • sdg
  • sdg

問題篇/美國窮忙族 日子更難熬

2021-07-14 經濟日報/記者林聰毅╱專題報導

41歲的貝茲女士是一位獨力扶養還在唸小學女兒的單親媽媽,兩人住在賓州科林代爾市的中等所得社區,她是典型新興非裔美國中產階級的一員。2015年她用 7 萬美元價格買了一棟有三房的房屋,自 2016 年以來貝茲一直在連鎖托兒中心金德學園擔任助理主任,藉由在這裡工作,她拿到補助攻讀幼兒教育學士學位,對她而言,只要按步就班,日子就能過得很平順。

但疫情的爆發使美好前景在一夕之間劇烈改變。去年3 月16 日,隨著新冠疫情在賓州迅速蔓延,金德學園被迫要解僱包括貝茲在內的數百名員工。貝茲在失業後頓時不知所措,她說:「我一直都能養活自己和我的女兒」,「這是我畢生第一次申請食物券」。在疫情前,她的年所得約為4.1萬美元,在美國算是中低水平,「我是個靠薪水支票付帳單而過生活的人」、「但我以負責態度過活,一直都是量入為出」。 因為沒有收入,只能用政府紓困金及失業救濟金來支付房貸、車貸、水費和瓦斯費,以及車險和壽險。

12693051.jpg.jpg

疫情掀起失業潮

貝茲的遭遇只是美國中產階級悲慘遭遇的縮影,在疫情開始加劇之際,最多有超過 3,300萬美國人申請失業救濟。一些替代性高且無法以遠距方式進行的工作,在轉瞬間全部化為烏有,而且許多人像貝茲一樣,銀行帳戶的儲蓄幾乎乾涸。

皮尤研究中心去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在疫情前就感受巨大財務壓力的低所得美國民眾,受這場危機的衝擊最為嚴重。該調查指出,43%受訪者表示,他們或家人因疫情而失業或遭減薪。在低所得者中,有過半比例(52%) 表示,他們或家人經歷過這種工作動盪,53%的低所得成年人表示,當月將難以支付部分帳單。

低所得成年人承受金融衝擊的準備較為不足,只有約四分之一 (23%)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預留了應急資金,可用於在遇到失業、疾病或經濟衰退等緊急情況時支應三個月的費用。在缺乏應急資金者中,能利用其他資源來維持生計的人少之又少,只有28%的人表示,他們可以透過借錢、運用儲蓄或出售資產以支付基本開銷。

事實上,早在疫情之前,許多美國民眾因應緊急事件的資力就非常有限。根據美國聯準會(Fed)每年例行的「美國家庭經濟福祉報告」, 在2018和2019年,有近40%美國民眾難以支付400美元的應急費用,其中許多人須借錢或出售家中物品才能籌得這筆錢,以因應緊急狀況,顯示即使在經濟穩健成長時期,許多人的財務狀況仍不安全;換言之,遇到修車、更換損壞家電等相對較小的意外開支,對於許多沒有足夠儲蓄的家庭可能仍有困難。更遑論昂貴的醫療費用,25%的美國人因為無力負擔而未接受必要的醫療照護。

12693050.png.jpg

近四成美國人拿不出400美元應急金

這些數據還凸顯了經濟學家和政治人物經常吹噓的漂亮經濟數據(例如失業率和國內生產總值),與數百萬美國人面臨的現實生活嚴重脫節。例如,儘管在疫情前美國失業率處於近50年來的最低水平,但零售、餐飲業和其他服務業的許多員工,經常面臨所得劇烈波動及缺乏基本福利(包括足夠的醫療保險、帶薪假和公司贊助的退休計畫)等困境。Fed的這項調查並顯示,即使在疫情期間,美國人仍有近四成無法支應400美元的應急金。

12693049.png.jpg

為何在承平時期與疫情期間美國民眾都欠缺應急的資力,部分原因在於2008年金融危機的後遺症。實際最低工資比50年前低30%以上。自198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成長的大部分利益都流向了富人。與此同時,住房成本自 2000年以來增加了一倍多。

預算和政策優先中心(CBP Priorities)的資深副總裁莎倫帕羅特:「當人們說他們靠薪水生活時,這並不表示他們理財能力很差;反之,他們的住房成本占所得比重高得『不成比例』。近四成美國人在緊急情況下沒有400美元的現金可以備用,他們需要靠信用卡或親友接濟來支付這筆錢。」非營利智庫「新美國」的政策專家夏波也說:「我們知道,對於低薪工人來說,只要三天沒薪水,就會威脅到他們購買一個月食物的能力。」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