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疫情滑梯社會 青貧篇
青貧篇/增建社會宅 搶救租屋族
  • 標準
  • sdg
  • sdg

青貧篇/增建社會宅 搶救租屋族

2021-07-14 經濟日報/記者劉秀珍╱專題報導

「居住出問題,便難以防疫」,長期協助弱勢族群解決居住問題的崔媽媽基金會,今年6月初緊急籌措100萬元提供弱勢家戶穩定安居,並號召各界參與「疫情緊急租金補貼」計畫,希望支持100個家庭撐過疫情。

「租金是疫情不可承擔之重」,民眾黨立委蔡壁如說,她近來為「緊急租金補貼」方案奔走,在立法院提案並經過委員會聯席審查通過,要求內政部儘快研擬方案。

自己是兩個年輕人的母親,蔡壁如心有所感。她說,對剛出社會的新鮮人來說,能夠抽籤抽到租金便宜的社會住宅,機會少之又少,一般房租動輒占到薪水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疫情對年輕人影響很大;如果那些北漂租屋族沒了工作,租金不堪負荷,將導致無處可居,流離失所。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與都市改革組織合聘研究員廖庭輝發現,辦公室最近收到不少人反應他們的租屋問題,年輕租戶這時候如果被房東趕出去,要冒著疫情找房子搬家,「這是多麼大的風險」!

內政部主計總處日前發布最新租金指數(類似消費者物價房租類指數),5月達104.51再創新高,已連續十年又兩個月上升。

廖庭輝說,疫情下,期待民間租房市場減租並不務實;繳不起房租已是當前必須面對的課題。但要長期提供都會青年負擔得起又穩定的住宅,大量興建社會住宅非常有必要。

社會住宅是由政府或獎勵民間興辦,專供出租的住宅及其必要附屬設施。目前政府推動的社會住宅分為兩種,一是新建:政府或獎勵民間直接興建,以低於市場的租金租給所得較低的家庭、弱勢對象及就業、就學有居住需求者的住宅;二是包租代管:活化及利用現有空屋,辦理民間租屋媒合,以低於市場租金包租代管方式,提供給前述對象。

不過,台灣推動社會住宅進展緩慢。廖庭輝分析,除了相較其他如日本、歐洲等國家起步晚,過去十年來一直由地方政府負責興建,中央政府現在才開始投入,民間完全缺席,不像國外中央、地方、民間三方多元化進行,社會住宅來源也多。台灣對民間投入的限制多,是至今沒有民間參與的原因。

廖庭輝說,台灣從國民住宅到社會住宅,走了很長彎路,才確立社會住宅的發展目標。由於租金低,包括年輕人、弱勢族群與身心障礙老人對社會住宅都有需求。他指出,台北市的社會住宅最多,但愈蓋愈難蓋,因為適合的用地已極為有限。

內政部公布,目前社會住宅約1.85萬戶,台灣至少285萬名租屋人口,以每戶二至三人計算約100萬戶,社會住宅占所有租戶比率僅1.85%。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吳宗昇認為,解決住房問題,就是青年「希望的核心」。廖庭輝非常認同,他認為這是政府2016年明定的國策,應該繼續蓋下去,不應出現政黨輪替就不蓋的情況。蔡壁如也鼓勵年輕人,拿出更具體的行動,捍衛自己希望的核心:解決住房問題。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前副教授莊孟翰建議,政府不能再拖,應該多運用企業界力量來蓋社會住宅,設計好制度,先解決六都最需要社會住宅的問題。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