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疫情滑梯社會 倡議篇
倡議篇╱借鏡國外 救急也救窮
  • 標準
  • sdg
  • sdg

倡議篇╱借鏡國外 救急也救窮

2021-07-14 經濟日報/記者林聰毅/專題報導

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送魚給人只能救一時之急,而教其捕魚則可解一生所需。然而在新冠疫情重創無數中低所得者生計之際,這句話若能改為「授人以魚,還要授人以漁」,也許更能符合這些弱勢族群的需求,既能救急、也能救窮。

當遭遇某種經濟危機時,貧窮的家庭、婦女和兒童總是最先遭殃。美國也不例外,疫情造成許多民眾頓失工作,尤其是從事低階服務業的勞工,聯邦政府趕忙發放紓困金以解燃眉之急,前總統川普政府先後發了1,200及600美元兩張支票,現任總統拜登再加碼每人1,400美元。

拜登以低所得家庭為優先救助對象,透過「美國救援計畫」使許多家庭能繳清帳單並獲得急需的商品和服務。此外,勞動所得稅抵免(EITC)和子女抵稅額(CTC)也發揮作用,尤其是EITC,這項租稅抵扣旨在獎勵所得較低的美國人工作,自1975年推出以來已有顯著成效,至2018年已使約560萬人脫貧,並且降低了另外1,650萬人的貧窮程度。

在美國以外,其他國家也祭出一些緊急措施以紓解疫情災民的痛苦,最廣為採納的是債務寬減,因為收入損失或減少,嚴重削弱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在疫情爆發後不久,全世界至少有115個國家或地區的監管機關發給金融服務供應商(FSP)特別許可,為借款人(特別是中小型、微型企業以及低所得者)提供延期償付和其他債務安排,以重新處理數億筆貸款。

延期償還貸款是提供快速且必要救濟的有效方法,這項措施已幫助了數百萬受困家庭。例如在秘魯,政府允許FSP將所有貸款的還款期延長六個月、後來延長至12個月。印度央行則將FSP所有定期貸款的還款期延長三個月至去年5月底,後來再延長三個月至8月底。

但上述這些政策措施充其量只能解暫時之急,無法一勞永逸根絕使他們陷入貧窮或淪為窮忙族的結構性問題。長期研究勞工待遇的紐約市立大學勞動研究學院教授盧斯認為,最低工資沒有跟上通膨的腳步,造成了所謂「窮忙」現象。釜底抽薪之道是提高最低「生活薪資」,提供足以維持生活的所得。

有些經濟學家認為,將聯邦最低時薪提高到15美元,將可顯著改善許多美國人的生活品質並減少窮忙人口,包括紐約和加州、麻薩諸塞州和佛羅里達州在內,已有幾個城市將最低時薪定為15美元,而拜登最近也力推聯邦最低時薪須調高至這個水準。

造成窮忙困境的另一原因是,聯邦全職工作的最低工資不足以支應住房成本。

根據全國低所得住房聯盟(NLIHC)2020年的報告,美國單人房公寓的平均住房成本為每小時19.56美元,是聯邦最低工資的兩倍,生活在貧窮線附近的家庭每月只能負擔655美元的住房費用,而疫情更加凸顯這場住房危機。

有些人認為,解決此問題的最佳方法是取消所有住房規定,並允許自由市場為所有人提供住房;也有人主張要擴大對低收入美國人的住房補貼;其他選項則包括用土地稅代替財產稅,以及在低房價時期購買土地,以建造更多負擔得起的住房。

盧斯教授說,低所得勞工面臨的其他挑戰還有工作保障、職場安全,以及沒有健保或退休金等福利。他們被剝奪的不僅是維持生活的能力,還包括最終晉升到可獲得更高薪酬職位的機會。

政府的職業發展援助政策,可透過相關的職業培訓和教育直接解決此問題,因為培訓和教育計畫可為個人提供必要的技能和證書,這些是獲得長期就業和未來增加收入的關鍵。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