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人權 小心歧視 老年歧視
啃老到懇老要等多久?不瘋逆齡 我要優雅老去
  • 標準
  • sdg

啃老到懇老要等多久?不瘋逆齡 我要優雅老去

2019-09-23 聯合報/聯合報/記者陳宛茜

今年八月,一名男子怒罵四十七歲護理長「老女人」,遭法院判「公然侮辱」。法官指出,「老女人」一詞扭曲、貶低「足以表彰護理長人格尊嚴的外貌」,有羞辱惡意。

這則法庭新聞,饒富深意─曾幾何時,「老女人」已成罵人的語彙,而且連法官都如此認定?

老女人 三個字雙重歧視

「『老女人』是當前社會年齡與性別雙重歧視的符號,無論罵人或被罵的人,都認為『老女人』是一種汙名。」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教授邱天助說,「老女人」在台灣成為罵人辭彙,「反映個人和集體對『老』的厭惡、偏見和貶抑。」

這是個不能忍受皺紋的時代,就連馬總統也被放大鏡檢視臉上皺紋。八卦雜誌以年齡區分人的優勝劣敗,年輕就是「勝」、年長便是「敗」。

台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百分之十一,預計民國一○七年達百分之十四、邁入高齡社會;一一五年達百分之廿成為超高齡社會。但台灣人口老化愈迅速,對老年的歧視卻愈嚴重。

租屋苦 九成房東怕老客

崔媽媽租屋網調查指出,高達九成房東,不願租屋給單身老人,擔心他們在家中發生意外。而當政府打算為老人興建銀髮住宅,也遭居民反對,憂心拉低房價。台灣以繼承儒家文化自許,然而儒家「敬老」的核心價值,幾乎蕩然無存。

「老人被視為負擔,是這廿年才形成的現象。」政大社會學系副教授王增勇從社會轉型解讀台灣的老人文化。他指出,工業社會,經濟收入來自年輕人,傳統知識遭網路取代。長者同時失去生產力與「智慧傳承」角色,在社會結構中淪為「沒有角色的角色」,備受歧視。

就連官方調查,對老人也充滿歧視。王增勇指出,台灣各種「扶養比」、人口老化調查,都假定六十五歲以上銀髮族「無生產能力」、「需年輕人扶養」。但看看周遭,多少年輕人房貸靠父母供款?多少孫子女是讓祖父母「隔代教養」?

求職痛 老來是草不是寶

職場更歧視銀髮族。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理事長蕭宗漢說,「就業服務法」明令禁止年齡歧視,但企業招聘仍大剌剌寫上「限XX歲以下」。

五十五歲以上的勞工想二度就業,多數只能做保全、清潔業等粗活。不但工時長、無勞健保,但他們自認「這年齡能找到工作就很感恩了」。

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祕書長蘇諍說,銀髮族不受歡迎無關能力,而是「老相」,許多銀髮族面試時染髮、想辦法讓自己看來年輕。

這一兩年,台灣興起「美魔女」與「不老騎士」風潮,他們無視生理時鐘、勇敢打破年齡界線追求青春。「美魔女」與「不老騎士」,乍看是對「老女人」和「老男人」價值的肯定;但「不老」的表皮下,可能潛藏另一種「恐老症」。

美魔女 潛藏恐老與厭老

邱天助說,「美魔女」證明女人的身體不可用年齡估量,「不老騎士」讓社會大眾看到不同的老年面貌,體驗老年的潛力和可能性。但老化是自然的生物過程,強調「不老」背後往往隱藏「恐老」、「厭老」、「棄老」的心態。

王增勇表示,台灣「銀髮文化」正慢慢演進。這階段的「逆齡」潮藉重返青春,讓社會看見銀髮族的多樣性。下個階段,銀髮族將學會坦然面對老化身體。最後,社會形成尊重長者、欣賞老年的共識,讓每個人都能「從容優雅地老去」。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