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人權 小心歧視 老年歧視
李烈素顏演媽 不遮歲月送的禮
  • 標準
  • sdg

李烈素顏演媽 不遮歲月送的禮

2018-06-21 聯合新聞網/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專訪

「對我來說,『美貌』的定義是紀錄、累積生命歷程的轉變。」在電影「逆光飛翔」裡,李烈演男主角裕翔的媽媽。這角色和李烈的實際年齡差不多。她幾乎是素妝上陣、鏡頭前毫不掩飾「歲月送給她的禮物」。

李烈是一九八○年代當紅的青春玉女,跟她同期的玉女幾乎都消失了,只有她還站在舞台上。「這行就是吃青春飯,誰要看你雞皮鶴髮啊。」

演過「英倫情人」的英國女演員克莉絲汀‧史考特‧湯瑪斯,跟李烈差不多歲數。她曾說過,女演員的壽命在美國,三十五到四十歲就結束了;英國好一點,卻喜歡讓她演憑弔青春的憂鬱中年女子。但在法國,她可以演到更好、更多元的角色。

台灣女演員所受的「年齡歧視」跟好萊塢差不多,到了四十歲還想挑大梁,得有「美魔女」的魔法。「不老娃娃」潘迎紫是箇中翹楚,四十歲演出金庸筆下的十八歲小龍女。

四十歲「逆齡」演十八歲角色是「佳話」,但要一個四十歲的資深玉女「適齡」演出四十歲角色,在鏡頭前展現自己老去的身體,那簡直是「神話」。

「若有好的角色,只要是演員都願意演。」從演員到製片,李烈看透這一行。她說,女明星不肯演熟齡角色,不是虛榮、愛美,而是「找不到飽滿的角色」。

美國一項研究指出,黃金時段的電視節目,六十歲以上的角色只占百分之五點四。這些銀髮角色一成不變,不是慈祥的鄰居、小心眼的長舌婦,便是可笑的壞脾氣老傢伙。戲劇塑造熟齡角色的貧乏,反映社會對老人的刻板印象。

今年,銀髮電影「桃姐」、「鐵娘子」得意中西影壇。但李烈說,像「桃姐」這樣豐富飽滿的銀髮角色,幾十年才出現一個。「娛樂事業是夢幻產業,跟現實有落差。」她說,就算觀眾不再年輕,也不愛看老演員;許多對銀髮族的歧視,其實來自銀髮族自己。

李烈可理解「美魔女」現象。她說,在「討厭老相」的社會,「拒絕老化」未必是虛榮、膚淺,而是競爭與生存。

但李烈擔任製片的戲,絕不會用「凍齡」凍到「動」不了的臉孔。「臉也得演戲!」她說,一個好演員,臉上每一塊肌肉都必須會演戲,「臉上肌肉不會動的演員,我不會用」。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