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體檢行的正義 地方創生解題
客貨鬆綁 整合破碎需求是關鍵
  • 標準
  • sdg
  • sdg
  • sdg

客貨鬆綁 整合破碎需求是關鍵

2021-06-22 聯合報/本報記者侯俐安

台灣將於二○二五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是六十五歲以上長者。面對「最老的時代」,缺乏就業機會、年輕人外移的農村衝擊最嚴峻,非老即幼,卻因載人、載貨長期受限於既有規範,人和貨都在最後一哩路斷鏈,出不去也進不來。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體檢行的正義」從二○一八年以來,接連報導偏鄉交通面臨的困境,促成政府跨部門整合,從交通、衛福、原民,鬆綁偏鄉白牌車,從基本民行需求、加入長照接駁,企業、非營利組織也投入運作。但現行制度僅能滿足基本民行。

留在偏鄉的人們,除了有外出採買、就醫、就學等需求,生活所需食材、物資,卻礙於路程遙遠、成本龐大,難以運進山區。當學校、社區據點、文化健康站,都有相同需求時,現狀是各訂各的貨,各自面對高額運費,貨運業幾乎是「佛心」協助,但難道沒有更好的方式嗎?

近期是新竹桃子產季,當地小農需將農產運下山,但請貨運車上山載送,由於上山趟次是空車,一趟耗資五、六千元。路況不佳、耗損大,貨運業者也興趣缺缺。但當地仍有許多車輛,若能「順道載」,不僅降低運費,也能減少空趟。更重要的是,這些地方都有豐富觀光資源,卻長期受限接駁,只能成為少數都市人開私家車尋找的「秘境」。

偏鄉不是沒有資源。行政院定調二○一九年是地方創生元年,國發會也整合各部會資源,強調「地方創生的核心是人」,但要如何把人留著,讓外面的人進來?追根究柢,在創生前,更重要的是打通交通障礙。如苗栗南庄、屏東瑪家,豐厚觀光資源,卻受限山路狹小,缺乏公共運輸。交通部去年底鬆綁白牌車條件後,偏鄉醞釀組車隊、合法化。

偏鄉最後一哩路,三大關鍵是整合破碎的需求、在地合作及打通最後一哩路。在計程車或客運業無意願經營的偏遠地區,若運具能打破行政管理藩籬,允許偏鄉車輛客貨混載,在鬆綁偏鄉白牌車後,加入食材、觀光運輸行列,透過派遣媒合、車輛定位、查核監督等機制,才能真正發揮規模經濟與調度效益,也網住交通、社福、長者、兒童、觀光,不漏接每個需要的環節。

【調查】只有一題!你知道「客運載貨收費」可能違法嗎? 【故事募集】「下一站,人貨請上車」寫下因人貨共乘發生的故事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