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體檢行的正義 公車溫柔革命
溫柔司機上車會招呼...乘客搭車變享受了!
  • 標準
  • sdg
  • sdg
  • sdg

溫柔司機上車會招呼...乘客搭車變享受了!

2021-06-21 聯合報/記者廖炳棋、蔡孟妤、洪敬浤、翁浩然、修瑞瑩、侯俐安/專題報導

今年一月,高齡八十歲的最高法院優遇庭長紀俊乾,外出晨運行經青島東路、林森南路口斑馬線,遭左轉公車撞上,送醫搶救廿九日後不治。

七十一歲的美國知名心理學教授布里吉曼前年受邀來台演講,也因不熟悉交通路況誤闖紅燈,侯姓公車司機雖是綠燈直行,卻沒留意到正走在斑馬線上的布里吉曼,撞死這名國際知名教授。

5062260.jpg.jpg

視線死角、不禮讓行人 釀死傷

除了視線死角,公車司機普遍欠缺禮讓行人的習慣,更是導致死傷事故不斷的原因之一。

中華大學運管系副教授林祥生表示,台灣進入高齡社會,若號誌沒區隔行人與轉彎車,公車司機若等行人都走完,有時已經紅燈、反遭後方被擋住的直行或右轉車輛不斷按喇叭,不只是駕駛需要加強教育,也需要提升全民禮讓行人教育,更進一步也需調整號誌,從管理手段著手。

一名台北市交通分隊長說,根據他的經驗,公車肇事最多的情況就是左轉與直行,公車司機往往看到綠燈,就迅速開過去,公車因車體大、車身高,有許多視線死角,一旦肇事就死傷嚴重。

全國已有多個縣市要求公車業者裝設行車視野輔助系統,交通部也補助上限一五六八○元的費用;另規畫從在二○二○年起,把該系統列為車輛定期檢驗項目,至今仍有許多公車尚未裝設。

除了透過科技輔助,公車能不能溫柔地對待乘客與行人,公車業者對司機的教育與態度也很重要。林祥生說,近年首都客運會做「指差確認」,還會默念「向左走、向右走」,是很好的公車駕駛教育方式,但不是每家業者都願意犧牲效率,畢竟開愈慢、成本愈會增加。

但其實這幾年公車文化進步不少,民眾也發現,溫柔的公車司機愈來愈多。五十五歲的陳森亮曾兩次獲台南市優良公車駕駛表揚,他的個性開朗,不少乘客會指定要搭他的車子,乘客上車後,他一定等大家都坐好,才會啟動車子。像行駛於大台北的首都客運、台北客運司機多會透過廣播向乘客問候、報站名,讓搭車變成一種享受。

公車溫柔革命 我們能做什麼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願景工程基金會是個獨立、非營利的新聞倡議組織,我們相信,好的報導與行動需要時間與資源維持活力運作。歡迎您透過捐款支持我們,不論多寡,都是推動台灣向前邁進的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