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體檢行的正義 都會也有難題
斑馬線上被「卡關」...想到過馬路 她不想出門了
  • 標準
  • sdg
  • sdg
  • sdg

斑馬線上被「卡關」...想到過馬路 她不想出門了

2021-06-21 聯合報/記者侯俐安、蔡孟妤、喻文玟、鄭維真、翁浩然、張曼蘋/報導

「三、二、一」,台北市民權西路、承德路口小綠人號誌快跑轉為紅燈,斑馬線上的行人加快腳步跳上人行道,一名彎著腰、拄著拐杖的老婦人才走完四分之三,既無法回頭走回公車專用道,也來不及走到對街,兩秒後,終於在左閃右避中驚險踏上人行道。

4804155.jpg.jpg

稍走慢一點 被困路中央

台灣雖已邁入高齡社會,但愈來愈多老人卻不敢出門。因為綠燈秒數不足,五十公尺的道路,綠燈秒數卻不到四十秒,連年輕人都得快步通過,老人家就可能被困在路中央。且往往汽機車轉彎不禮讓,老人家,只得「人讓車」,這一耽擱原本不充裕的秒數更不夠用。

高雄市主要幹道如中山、中華、民生、民權等路寬約五十公尺,部分路段甚至達六十公尺,但有些路口綠燈秒數卻不到五十秒,如民權、三多路口東西向綠燈只有卅八秒,常有老人走到半路「卡關」。

想到過馬路 不想出門了

患退化性關節炎的七十六歲張碧霞說,她膝蓋不好,若不是一變綠燈就走,根本不敢過馬路;有時膝蓋發疼,想到要過馬路,就不想出門了。七十歲的葉水蓉說,突然變紅燈,有的老人家會緊張跑起來,但就很容易跌倒。

雙北市號誌 未體貼弱勢

北市雖然所有路口行人號誌秒數都優於「一公尺一秒」,但北市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專案經理陳明里說,北市廿多或卅公尺以上寬度的道路的行人號誌秒數多半對年長、身障等族群都不足,如仁愛路、敦化南北路及承德路就曾有老人因秒數不足趕路摔倒,或走不完站在路中間等候,向市府反映卻難見有明顯改善。新北市也有不少類似路口。

行人增秒數 怕車道壅塞

桃園市府交通局運輸資訊中心人員坦言,路口號誌秒數設定以車輛通行為主要考量,有些路口,地方反映要增加一倍秒數,但要避免增加秒數後,反造成車道壅塞,須經多方評估取得平衡。

台灣鐵道暨國土規畫學會理事鄭羽哲說,許多人認為「增加行人號誌秒數就好了」,後果卻是行人停等量增加、隊伍愈拖愈長。他認為,徹底解決問題只有路寬縮小,或道路中間增加行人庇護區兩方式,但都會限縮車輛行駛空間。

交通部道安會執行秘書謝銘鴻說,道安會去年起已要求地方交通單位在人、車易衝突發生事故路口,更改行人號誌設定,讓行人先走五至十秒,車道再開綠燈允許轉彎,之後車行綠燈先關,等行人淨空。他指出,調整紅綠燈秒數配置是較直接的方式,若要建設庇護島仍須視當地路行、車流量,但較大困難在於許多路段車流已很多、卻沒有太多空間,無論工程、經費,都是很大的挑戰。

延伸閱讀/行的難民 蹲路邊等車 錯過,再蹲120分鐘…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