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體檢行的正義 都會也有難題
城市老人比較好行?哀嘆只有「博愛座」還可以
  • 標準
  • sdg
  • sdg
  • sdg

城市老人比較好行?哀嘆只有「博愛座」還可以

2021-06-21 聯合報/記者侯俐安、喻文玟/專題報導

過去三年,有一二四三名行人被疾駛而過的車輛撞擊死亡,其中高達八二二人超過六十五歲,比率達到六成五。換言之,每三名被撞死的行人中,其中兩人就是老人,且比率不斷上升。

相較偏鄉「行的不正義」是缺乏公共運輸、接駁運具,在都市,老人家更面臨走不完就變燈的行人穿越道、深達兩至三層樓卻缺乏電梯的捷運,難以符合高齡需求的運輸、道路設計,都讓老人置於險境。

4804169.jpg.jpg

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顧問伊佳奇直言,高齡化來得太快,多數決策者沒有經驗、缺乏同理心,導致台灣除了在大眾運輸系統有「博愛座」,幾乎看不見對高齡者的關懷與重視。

4804554.jpg.jpg

伊佳奇說,世界衛生組織「高齡友善城市指南」八大面向中,「無礙」包含綠燈時間要夠長、要禮讓行人等,並透過安全島等設計,協助行人橫越繁忙的道路。

台灣老年醫學會理事長林正介補充,老人肌肉質量、靈敏度都比年輕人差,友善高齡交通是社會責任。低地板公車、行人專用道、公車站牌及平坦並增設座椅人行道也都要體貼老年人。伊佳奇也說,老人家也須有「我們不年輕了,不該搶時間」的觀念。

4804168.jpg.jpg

延伸閱讀/行的難民 蹲路邊等車 錯過,再蹲120分鐘…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