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觀點 觀點新世代 社會
噗噗共乘來了 (下) :太遠開不到 太擠坐不到 司機心裡苦
  • 標準

噗噗共乘來了 (下) :太遠開不到 太擠坐不到 司機心裡苦

2021-04-12 願景工程、政大新聞合作計畫/林宣佑、陳芷晴、郭又華

噗噗共乘在卓溪地區的服務範圍僅限於卓溪鄉部落到玉里鎮。雖然噗噗共乘進駐後,卓溪鄉的公共交通覆蓋率(公車站牌方圓500公尺內能服務到的住家)從六成提高到超過八成,解決了居民短程的交通問題,仍無法完全覆蓋他們的生活圈。

李璇學校參與建教合作的實習地點在瑞穗鄉的國際觀光飯店,距離她家約二十公里,不僅沒有任何公共運輸可以直達,也不在噗噗共乘的服務範圍內,只能委託朋友幫忙載。部落長輩若要到花蓮市區的大醫院就醫,噗噗共乘也只能接駁到轉乘點,無法直達市區,對於不懂中文字的部落長輩來說,在市區轉乘相當吃力。

12069180.png.jpg

噗噗共乘除了受限於服務距離,載客量也相當有限。崙山巷弄長照站站長杜元君說,許多長輩掛號的門診都在早上,必須七點從家裡出發。但同一時間崙山村唯二的司機正忙於接送學生,時間衝突下導致晨間去醫院回診的長輩們無法使用噗噗共乘。

服務範圍和車次不足,揭露了噗噗共乘資源分配上的困境。

人少薪低修車貴 共乘經營挑戰大

按照各偏鄉服務人口與現有的在地資源,噗噗共乘在每鄉鎮運作期間的經費為一年八十至兩百萬新台幣。鼎漢公司副總經理周諺鴻表示,在兩年試營運噗噗共乘計畫期間,尚未遇到任何經費不足的狀況,這與地方前線人員的感受有所出入。由於噗噗共乘使用司機個人汽車,車況不盡相同。政府的補助額只包含每公里固定的燃料費、司機薪資、行車附支及定期保養費用。司機們紛紛表示困擾,因為超出的油資和車損維修都得由他們自行吸收。

噗噗共乘司機馬國忠僅有父親留下許久未開的老爺車,因此有一半的薪水花費在維修及保養汽車,有時未領到薪水前,還得要借錢加油。細數輪胎、燈罩、散熱片等維修紀錄,他又好氣又好笑的回憶:「第四個月載學生放學的時候,開到一半排氣管『咚』的一聲掉下來。再修就要翻臉了!」

從每天早上六點發車,到晚上八點接送學生們回家,馬國忠還會利用放學時段前,載參加教會活動的村里長輩。然而,他大部分在山裡行駛的開車路徑,上下坡密集,油耗比較大,一公里卻只賺取17元的薪資(花蓮計程車計價:起程1公里100元,續程每230公尺5元。),儘管他接再多的單,也領不到每月三萬元,養家相當吃力。 礙於公司前線人力不足,陳勁一人身兼輔導員及媒合人員兩職,目前的工作除了每週固定與公司開會報告外,還要視察現場營運狀況、媒合人車、與司機保持聯繫,若鄉內舉辦大型活動時,也要負責車輛調度。「根本忙不過來,放假也在工作,加班費還得事先申請。」

媒合與輔導工作性質不一,陳勁認為,一處偏鄉應由至少兩人分別擔任媒合人員或輔導員。若公司安排專職的媒合人員,就可以妥善分配工作,例如有人突然棄單,無法達到「共乘」時(噗噗共乘規定,需載有至少兩人或以上才能發車),可將落單的人與其他單子合併,也不會出現一個人「忙不過來」,導致營運效率低的問題。

陳勁和馬國忠不約而同提到,台北總公司的人員對偏鄉現場狀況較陌生,辦公室的行政思維跟實際情形很不一樣。例如擬定補助車資時,沒有考慮到山區地形與一般馬路不同,輔助無法概括實際花費的燃料費;每台車的車齡也不一樣,一些舊車輛需要更昂貴的保養,才能確保乘客安全及營運效率。
12069133.png.jpg

偏鄉資源仍仰賴整合

噗噗共乘以交通需求為出發點,試圖解決偏鄉居民日常生活中,需要應用到交通的所有需求。面對多元的需求面向及看似難以應付的開銷,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教授蘇昭銘指出,當中原因未必是資源不足。他認為,當各部會、地方與中央政府、民間與官方的資源能有效率的整合、妥善利用當地資源,不只能提供更好的偏鄉交通服務,更能開發商機,自給持續經營。

蘇昭銘舉例,教育部只會補助偏鄉小學買校車的錢,其他項目如維修、聘用司機等支出則由校方自行負擔;若在非上下學時段,校車可以應用在其他領域,例如幫忙運送農產品、接送長輩、甚至作為遊覽車營業,就能更有效率地的使用此補助,且能開發額外財源。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研究所教授侯勝宗也強調,偏鄉交通要搭配地方創生發展,「讓遊客進來偏鄉,或是把產品推銷出去。」當人流和物流進出偏鄉,將當地交通產業化,便能創造商業利益,以利潤補貼在地的弱勢族群。

「補助很多,卻沒辦法善用,這就是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問題。」侯勝宗舉例,衛服部有長照交通的補貼、教育部有偏鄉兒童就學補貼、原民會有原住民文健站的補貼,三項預算各自單獨使用,輔助自然會出現不夠的問題。他表示,應該以地方生活圈做為考量出發點,重新分配資源。

偏鄉交通需彈性 噗噗共乘如何啟發後續政策

交通部科顧室簡任技正劉建邦說,噗噗共乘計畫目的在於研究偏鄉交通服務如何更有效率,為後續推動交通政策發展提供參考。蘇昭銘認為,噗噗共乘最成功的地方便是「用在地人服務在地人」:司機和乘客沒有語言的隔閡,不僅了解當地交通狀況,若固定搭乘的乘客沒有預約,司機也會主動去了解狀況,關心每一位乘客。

為增加偏鄉交通政策的彈性,交通部在2020年11月27日公告修法(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四十四條修正,公告徵求市區汽車客運業、計程車客運業經營外,無業者有意願時,將輔導現行當地噗噗共乘營運單位之社會團體或個人,成立市區汽車客運業。),在沒有運輸業者願意進駐的偏鄉,地方政府可以輔導社會團體或個人申請加入客運業。蘇昭銘說明,這是中央下放權限,讓地方政府制定符合民情的規定。

對此,侯勝宗認為,在中央法規鬆綁的同時,「自己的家鄉自己服務」的意識也要提升。

由中央出資、管理的噗噗共乘只是實驗性計畫,無法長久運作,計畫結束後,偏鄉交通問題依然存在。他指出,偏鄉交通問題必須從地方結構著手,由當地人或瞭解地方生活樣貌的社會團體經營,政府及學界則提供專業領域的輔導與規劃。

「創新永遠來自邊陲。」他認為,在地發跡的經營者,最懂當地民情,並能長期在地扎根。不受固有交通政策影響,以當地生活模式思考,才是通往偏鄉便利生活圈願景,最佳的路。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