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世代 囚居晚年 老人下不來
老人下樓需人揹 子孫修屋為時已晚
  • 標準
  • sdg
  • sdg
  • sdg

老人下樓需人揹 子孫修屋為時已晚

2021-04-01 聯合報/記者陳雨鑫/台北即時報導

全台皆陷入「雙老」危機,老屋、老人未來恐衝擊台灣社會。我國六都平均屋齡以台北市居冠,住宅平均屋齡約35年,其次為台南市。若綜觀全台排名,則以澎湖縣位居第一。

台北市大同區、萬華區是北市最老兩區,北市大同區老師里里長許宮銘便透露,老師里約有六千位居民,但65歲以上長者已將近兩成。他笑說,老師里會比台灣更快成為「超高齡社會」。

深入走進老師里的巷弄中,隨處可見半世紀前盛行的赤口、青綠、白色小磁磚牆面,此地平均屋齡至少有35年到40年。即使部分房屋換上現代大門,建築體仍可見到歲月斑駁。

・經濟困難住在屋齡百年建築 奶奶曾天天睡濕被褥

80多歲陳奶奶與兒子住在老師里最深處的巷弄,雖然與里長辦公室的距離不遠,但短短幾百公尺的路程,街景卻換了至少三種樣式:從新穎的街道,日治時期的小磚牆房屋,再到陳奶奶家的木造二樓透天厝。里長許宮銘說:「這棟木屋可能有百年歷史了。」

陳奶奶的兒子照顧她已逾20年。他說,原本家裡堆得像垃圾堆,因為(姊夫或妹夫)很愛囤東西,家裡堆得沒地方走,陳奶奶有退化性關節炎,在堆滿雜物的家裡更寸步難行。姊夫走後,里長找來行善團,大舉出清,資源回收。

百年老屋需要打理,經濟不佳的陳奶奶也無力修繕。屋頂被颱風吹壞後,再也沒修過,雨水有時還會滲入她的被褥中;廁所漏水也漏了好幾年了。

許宮銘說,陳奶奶是政府造冊的獨居老人,雖有兒子照顧,但兒子有失語症,主動關懷才發現家中狀況嚴重,獨居的陳奶奶因為退化性關節炎的疼痛,一周得就醫10次,往來都是搭乘計程車,幾乎政府給的補助都花在這上頭。媒合北市聯合醫院的居家醫療,才免去陳奶奶的舟車勞頓。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治醫師林政宜說,類似的個案在北市非常多,一種是想出來就醫,身體狀況不佳加上從家外出困難重重,不想麻煩子女最後乾脆在家忍痛。另一種是有疾病卻不願正視。

林政宜說,像是陳奶奶除了退化性關節炎以外,還有睫毛倒插的問題,睫毛造成的不適感使她頻繁眨眼,眼睛不斷分泌分泌物,其實可以透過簡單手術改善,但陳奶奶拒絕。

11918277.jpeg.jpg

・長輩就醫不便 家也是個問題

因為老舊建築,樓梯太過狹窄,長輩在家中昏倒,家人帶老人家下樓就醫都有困難,最後是叫消防隊,拿擔架將老人搬下來。許宮銘說,請消防隊抬需要就醫的老人,並不是個案而是常態。

提早意識到家中無障礙設備不足的家庭,其實在鄰里間發生零星的救護事件後,有些家庭會開始討論改裝,但是很諷刺的是「長輩不一定有機會用到」,像是老師里有一戶家庭,一棟公寓約五樓,該戶擁有四戶,媽媽住在最高的五樓,因為媽媽年紀大了,想把一樓空下來給媽媽住,並增修無障礙設施,沒想到裝修完沒多久,媽媽就過世了。

台北市屋齡30年以上的房屋已超過62萬戶,全國屋齡30年以上則有436萬。內政部營建署對此推出「危老條例」,屋齡高且有危樓風險、30年以上屋齡且無電梯、耐震評估不達標準的老宅,若住戶100%願意都更,可拿到營建署6%的獎勵金,最高可以累計至30%的容積獎勵。

危老條例相對於一般都更,條件更加優渥,但申請件數相較於符合條件的老宅,簡直杯水車薪,根據台北市建管處的資料,今年度至6月底為止,僅受理92件,許宮銘說,危老沒辦法大幅改善老屋的問題,最大的原因在於「人」,人皆有私心,特別是寸土寸金的台北市。

舉例而言,擁有一樓黃金店面的屋主,雖然改建後同樣擁有一樓,卻因私心希望能多分到一戶,最後爭執不下,老屋改建又遙遙無期,許宮銘說,政府也許可以思考,如何做一個中間人的角色,幫助老屋改革的速度加快,否則老屋與老人的問題,不會因為危老條例釋出利多,而有顯著改善。

11918278.png.jpg
▌延伸推薦: 【囚居晚年】完整報導 【囚居晚年】數位報導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