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大象~你的鼻子為什麼這麼長?媽媽說,鼻子長,才是漂亮。」經典兒歌〈大象〉
小時候去動物園,最喜歡一邊哼著這首兒歌,一邊看大象。一頭巨獸在眼前緩緩步行、轉身、伸長象鼻,很是震撼;尤其象屁屁皺巴巴的樣子,看了好療癒。
長大後才發現,原來大象一點都不適合圈養在這麼狹小的動物園裡,尤其公象還有發情狂暴期,很容易自傷或傷到同住的大象。後來爬梳歷史資料得知,那個我無法躬逢其盛的「林旺爺爺」時代,牠在動物園是銬著腳鐐度過大半生。
說起來,這兩年和「動物福利」很有緣。去年製作的《美味的代價》(數位作品)是關切蛋雞、肉豬和乳牛的動物福利,今年趕在夏末推出的《現代動物園》則是關心展演場所的野生動物們。
為了這套專題,前期研究我們跟著專家腳步,以遊客的角度,實際到訪重新開幕的新竹市立動物園,親眼看見馬來熊、長臂猿在展場不斷繞圈、來回行走。隨後到台北市立動物園踏查,也在黑熊養老村發現這問題。
用「時間」換取「理解」
動物出現這行為就像人類的精神異常。為了讓讀者感同身受,我們決定用「時間」換取「理解」。作法如下:
七月盛夏,我們擇了一天,在新竹市立動物園的馬來熊展區前蹲一整個下午,拍下馬來熊百無聊賴地繞著同一路徑,將近五小時。這大概是我有生以來,站在單一展區觀看動物最長的時間。想想以前逛動物園,總是匆匆一瞥,便覺得慚愧。
在人類主宰的社會裡,囚禁,是動物的宿命。這樣的道德倫理爭議不只適用展演動物,包含伴侶動物、經濟動物皆然。我們需要貓狗長時間陪伴,我們仰賴蛋雞、乳牛、肉豬提供源源不絕的食物,我們觀看老虎、無尾熊、長頸鹿來滿足好奇心。說穿了,這三種方式,沒有高低差異,都是在利用動物。我很開心因為製作這專題,開啟了一連串的哲學思辨。
對我而言,製作《現代動物園》最大的省思是:我們願意「還」給動物多少自由?
拍照打卡之外,你可以……
揭示動物園真相的目的,不是要消滅動物園的存在,而是希望促進大家一同思考:我們對待展演動物的方式,是否該隨著時代演進,朝向更友善、更尊重天性的方向發展?
這其中,你的每一次消費、入場觀看,都在型塑展演場所的經營方式。從現在起,在與動物拍照、打卡、上傳社群媒體之外,也試著多理解動物的處境與感受;也以行動向不當對待動物的寵物餐廳、農場說「不」吧!
善用社群平台特性,寫報導也搞行銷
這次為了讓這套專題傳遞給更多人知道,專題企畫之初便邀請社群小編昱萱,一同加入發想社群內容。對願景而言,是嶄新的嘗試。動物福利對一般人來說是非常冷門的議題,該如何「包裝」讓讀者覺得「好看又營養」,著實不容易。
再加上願景既有讀者偏中高齡,專題企畫方向是以年輕人為核心,希望開創新客群認識願景。說實在的,兩種讀者屬性天南地北,八月底專題剛上線時,我們很焦慮,擔心讀者不願買單。
近三個月來,我們整個製作團隊卯足全力,單是為了臉書社群就產製13支短影音、5則圖文互動、及無數則限時動態,超過20則貼文,最後總計觸及高達600萬人次,其中成績最為亮點的是「大象修美甲」短影音,單則觸及率就有120萬人次,瀏覽人次有62萬,是願景粉專開台以來最高紀錄。
社群時代,傳統媒體早已非過去獨攬話語權的光景。「媒體」一詞一再被定義,界線越來越模糊,我們的競爭者不只有同業,也來自KOL、YOUTUBER等。我們必須堅守專業,同時也向他們學習優勢,才能不斷向前邁進。
在專題報導之外,我們預計在11月21日推出實體活動,和讀者一同進入動物園進行動物評鑑。究竟什麼是動物評鑑?要評鑑哪些東西?評鑑真的能幫助展演動物嗎?我們將在這場活動中和大家一起學習與思考。11月初將開放報名。
這是一場溫柔的知識革命,歡迎你和我們一起結伴同行。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