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動物權利 拍鳥誘誘班
放下攝影執念 他從自然中得到更多
  • 標準
  • sdg

放下攝影執念 他從自然中得到更多

2021-05-21 記者/許詩愷
《拍鳥誘誘班》數位專題報導連結

一個人能熱愛自然到什麼程度?生態工作者汪仁傑為了以身體感受海洋,曾和朋友從澎湖划船回台灣。他長期做木工、深入山林進行生態調查的雙手長滿厚繭,總是光腳丫走路,唯有進城才換上草鞋的腳底彷彿刀槍不入。

但這樣一位「奇人」,過去也被攝影慾蒙蔽雙眼,捕捉動物擺拍;所幸一段在蘭嶼的機遇,帶他找回初衷。

汪仁傑畢業於師大生命科學研究所,已觀察爬蟲類近二十年。回憶起手持相機探險的日子,他說,每當網路論壇上有同好分享稀有物種照,甚至拍到難得一見的瞬間,網友們常在讚嘆後產生忌妒。

「我也不例外。」他坦言,這種網路比拚心理,多少影響了攝影者對「生態」與「攝影」之間的比重。

清晨出門抓蜥蜴,先放進網狀洗衣袋裡,再沿著山路尋找漂亮背景,待各種角度、位置都拍好了,人類滿意了,才把蜥蜴就地野放,這是最初階做法,許多「老師」都這樣做。

汪仁傑還親眼目睹,一大群攝影師圍成圓陣,把抓來的蛇放在正中央固定住,架燈高溫直射,更輪流上前用腳踢蛇,只為了用快門捕捉牠張嘴防禦的姿態。

「當照片拍完,蛇也死了。」他至今忘不掉這份無力感。

至於讓汪仁傑轉念,不再為攝影干涉生態的關鍵,是他在蘭嶼追蹤當地特有種「菊池氏壁虎」時的一段故事。當天他躲在海岸礁石後,好不容易發現一隻雌性菊池氏壁虎,緊接著跑出一隻雄性準備上前交尾,難得景象令他興奮極了。

汪仁傑緊盯交尾中的兩頭壁虎,準備捕捉最能吸引網友稱羨的畫面。看著看著,他卻突然醒悟:「我的快門聲是不是會打擾到牠們?」於是放下相機,靜靜用雙眼收錄奇觀。

9395257.jpg.jpg

回到台灣本島後,汪仁傑驚覺「生物不是為人類的鏡頭而活。」現在的他定居台東,臉書上滿是救助受傷動物與淨灘的照片,既呼籲眾人關注生態,也希望幫助陷入「迷思」的攝影同好,尋得以相片裝不下的感動。

從擺拍到走入學術,最終置身山林,汪仁傑將這段歷程總結為「忍、靜、等」三心法。當你產生某種慾望,先忍住衝動,冷靜判斷你是「需要或想要?」若發現自己真的需要,請試著再等一等,「常常會有奇妙的事情發生喔!」

《拍鳥誘誘班》數位專題報導 《拍鳥誘誘班》文字專題報導 一、拍鳥誘誘班 解開保育和攝影之間剪不斷的結 二、放下攝影執念 他從自然中得到更多(本文) 三、生態攝影這回事 總伴隨等待與失望 四、只要有心 攝影師也能成為生態尖兵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