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海洋危機 離島哀愁
供桌、棺材…轟炸金門沙灘
  • 標準
  • sdg
  • sdg

供桌、棺材…轟炸金門沙灘

2018-03-21 聯合報/本報記者賈寶楠、蔡家蓁

早年為了反制共軍登陸,金門海灘布滿俗稱反登陸樁的軍事阻絕設施「軌條砦(音同寨)」,這些裁切鐵軌做成尖銳的欄柵,讓共軍不敢越雷池一步,如今卻擋不住對岸的垃圾大軍。

「想不透這些浮筒又大又重,怎能穿越軌條砦漂上岸?」金門縣環保局廢棄物掩埋場場長蔡源銘四月間帶領記者到金門北海岸,找尋他口中的「橘色怪物」,超過三百個橘色大型浮筒陸續漂上岸,讓環保局大傷腦筋,推測是廈門翔安國際機場填海造地的海事工程裝備,損壞、脫落後漂到金門。

金門首見的橘色浮筒每個約一具棺材大小,內有泡棉,吸水後重量至少一噸,且呈半圓弧形,環保局難施力移動,只能雇怪手挖起就地堆放,也不知如何處理。金門縣烈嶼鄉距離大陸廈門僅六、七公里,當廈門九龍江垃圾流入海洋,最快當天就能漂到金門。

環保局統計,金門每年要清運海漂垃圾高達五百噸,以木竹、養殖業的保麗龍和生活塑膠垃圾居多,五至九月吹西南季風時最嚴重,年處理費高達一千萬。

楊建立說,近年陸方也努力減少垃圾汙染,不過問題還無法根治,「垃圾清不盡,季風吹又生」,是金門等離島海漂垃圾的真實寫照。

環保局廢棄物管理科長黃杏玲說,大陸海漂垃圾千奇百怪,有時出現裝著毒物的瓶罐,威脅民眾安全;金門回收場設有保麗龍熱熔機,只要一故障,保麗龍不用幾天就堆滿,像座白色小山。

金門縣斥資四百多萬購買全國第一輛自走式沙灘車清垃圾,還編制全國唯一的「海漂垃圾清潔班」專責淨灘,配合各村認養海岸,盡可能讓觀光區的海邊乾淨些。

烈嶼生態專家洪清漳沉痛地說,走一趟金門海邊,會發現一大堆「驚奇」,沙發、供桌、棺材、神主牌等應有盡有,清不完的垃圾是很嚴重的環境問題。

生態首當其衝,金門縣水產試驗所努力復育的「鱟(音同後)」,是比恐龍還早出現的「活化石」,五到九月是產卵期,剛好遇上颱風帶來大量垃圾破壞環境,情況堪慮。

藝術工作者洪篤欽笑稱自己用垃圾寫日記,臉書的「海漂垃圾精選」相簿似乎宣告著:「你撿了一個海漂垃圾,還有千千萬萬個海漂垃圾。」他說,潮退了,就知道誰在汙染海岸。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願景工程基金會是個獨立、非營利的新聞倡議組織,我們相信,好的報導與行動需要時間與資源維持活力運作。歡迎您透過捐款支持我們,不論多寡,都是推動台灣向前邁進的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