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海洋危機 離島哀愁
海洋垃圾第一名:寶特瓶
  • 標準
  • sdg
  • sdg

海洋垃圾第一名:寶特瓶

2018-03-21 聯合報/本報記者賈寶楠

十幾年來,淨灘、淨海成了世界地球日、環境日、海洋日等節日固定上演的環保儀式,弔詭的是,活動場次、參與人數逐年增加,清出垃圾量卻越來越重。

全島海岸垃圾量到底有多少?環保團體說不準,環保署沒有確切的統計數字,唯一肯定的答案竟是:「絕對是黑數!」

走在基隆長潭岸邊,不知從哪冒出的塑膠手搖飲料杯,冷不防地被風吹到腳邊;海灘有些死角,也卡著寶特瓶、易開罐。

荒野保護協會海洋守護專員胡介申說,十幾年來志工的淨灘行動並未讓海灘變乾淨,以淨灘成果估算,台灣海岸線平均每公尺就有零點七公斤垃圾,每人每次淨灘可撿到四點二公斤,全島一千二百公里海岸線,約被一百八十萬噸的海洋垃圾包圍。

荒野統計去年各環團共二百四十筆淨灘數據,全台共清理十三萬公尺長的海岸線,清出近四萬公斤垃圾。寶特瓶首次躍上海洋垃圾榜首,千多支寶特瓶,有三分之一都在澎湖縣海邊拾獲;塑膠也占整體海洋垃圾量九成,其次為玻璃。

以用途區分,近八成垃圾來自飲食包裝、瓶罐與餐具,其次是為漁業用具。荒野進一步分析連續十二年的監測數據,發現許多海洋垃圾「常客」,都不是環保署回收公告的應回收項目,如塑膠袋、吸管、打火機、菸蒂、漁網等,差別只在每年排名前後移動而已。

民間團體努力十餘年後,環保署今年決定補助各縣市啟動海洋垃圾專案調查,也設置海岸淨灘認養系統,接受各地登錄淨灘垃圾重量,希望有貼近真實的數據,作為治理參考。

「台灣的海洋垃圾,大概就是無止盡吧!」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主任陳麗淑面對海邊撿不完的垃圾,常讓她充滿無力感,幸好有越來越多民眾參與淨灘,地方政府推廣也更積極,心中的希望火種才未熄滅。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