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淺海養蚵造成的環境汙染,政府推廣使用新式環保浮具,蚵農卻不買帳,價格偏貴是主因。
廢棄蚵棚汙染海域讓台南市農業局很頭痛,近年持續和產學界合作,不斷推出PU、聚脲樹脂和改良塑膠殼包覆的新式材質浮具,都能保護保麗龍浮具,使其不易破損、減少進水增重和水中生物寄生等,正常使用可十年不壞,但成本每件約五百至八百元,是傳統保麗龍浮具的五到八倍,加上浮棚流失率高,蚵農改用新浮具意願低落。
漁港及近海管理所坦言,降低非法和遺失的蚵棚數量還有努力空間,就地焚燒棚架更要禁止,歡迎踴躍檢舉。市長賴清德多次邀NGO團體與蚵農討論解方,市府不斷向蚵農宣導兼顧環保的社會責任,正推動申報及回收蚵架制度,保麗龍汙染已改善許多。
例如南市府自訂「淺海牡蠣養殖管理自治條例」,對未標示蚵棚的處分,從每棚一千元提高為一萬元,目前申報率達百分之九十九;未回收蚵棚者,每次處罰從一千元提高到三千元。回收保麗龍浮具每塊獎勵維持卅元,去年共回收一萬一千多塊。
但漏洞仍在,每年申報蚵架遺失也近一千棚,造成汙染持續,除了海象、固定不足等因素,養殖期過後,蚵農維修保養棚架意願降低,也是原因。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