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系願景工程去年五月推出「海洋危機」專題報導,引發官方諸多回響,一年多過去,盤點政府當初開的「支票」,多數還在「規畫中」,亟待付諸行動。
塑膠濃湯 仍在熬煮中
政府尚未全面調查海洋垃圾的分布狀況,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與海洋大學今年合作,率先展開「島航計畫」,駕船環島以目視法調查海洋垃圾,昨天公布調查結果,高達七成六的航次目擊到海洋垃圾,記錄到的海洋垃圾以塑膠垃圾占比最高,達六成六,從東北角到蘭嶼、小琉球的多個海域,都有高密度的海洋垃圾。
面對海洋垃圾包圍台、澎、金、馬的嚴重問題,環保署去年七月與環保團體共同成立「台灣海洋廢棄物治理平台」,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表示,要減少海洋廢棄物,第一步是源頭減量,至於減量方法,要評估海廢來源來自國內或國外,他坦言,減少國外來的垃圾目前僅能靠國際合作,還未洽談成功。
至於國內垃圾,他表示,清楚盤點垃圾來源後,環保署去年起陸續推出減塑政策,除了原先就規畫的擴大購物用塑膠袋收費的行業別,增加十四類店家不能再免費提供塑膠袋,還發布「台灣海洋廢棄物治理行動方案」,公告在二○三○年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吸管、飲料杯、購物袋、免洗餐具,第一步是二○二○年先要求店家內用飲料不提供塑膠吸管。
研擬建立 漁網回收制
減塑政策正在起步,詹順貴表示,目前也和漁業署討論,建立漁網回收機制,並透過補助機制,鼓勵養殖用保麗龍改為可重複利用的材質,減少廢棄漁網和保麗龍。漁業署副署長王正芳表示,基隆已經先行推動漁具實名制,漁網上面都要署名,目前看基隆試辦情況,考慮是否擴大實施。
除了源頭減量,詹順貴說,環保署也請水利單位評估,在垃圾較多的河川中游攔截垃圾,不過,現在還在評估哪些河川適合這樣做;擴大淨灘部分,明年會投入人力到非淨灘熱點的海岸淨灘。環保團體說,速度真的比預期慢。
船舶也是海廢來源之一。交通部航港局港務組表示,目前港務公司委託環保署認可的廢棄物清理公司,到港口接收船舶的廢汙油水,不定時有巡查人員監看船舶是否偷排廢水,也有監控中心,拍照取證後確認排放廢汙油水,可罰卅萬到一百五十萬元。
基隆困擾 垃圾清不勝清
至於轄區海岸線的海洋垃圾偏多,基隆市環保局昨表示,基隆是「受害者」,海漂垃圾受海流、天氣影響大,不少跨國、跨縣市垃圾都會隨洋流漂來,每天至少清理一噸,仍清不勝清。
目前包括基隆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等多個縣市,都由縣市政府與漁會組成「環保艦隊」,不定期配合出海拖回廢棄漁具等海漂垃圾,新北市環保局也讓漁民拿海洋垃圾兌換專用垃圾袋、衛生紙、洗衣精等環保生活用品。但因數量太多,多數縣市都對海洋垃圾表示非常困擾。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