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為未來種一棵樹 生命之樹
2000棵生機樹…農民笑了 種無患子 救活農地
  • 標準
  • sdg
  • sdg

2000棵生機樹…農民笑了 種無患子 救活農地

2020-04-22 聯合報/記者郭政芬、郭琇真、鄭朝陽/專題報導

種樹不只能減碳,也是改善土地汙染的解決方案。新竹市香山區樹下里的卅二點七公頃農地,廿年前遭周邊工廠的廢水汙染,導致土壤重金屬過量廢耕,農民的生活重心只能任其荒蕪;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曾晴賢發起「種下希望之樹」,帶領農民改種無患子樹,維持農地生機。

「早年灌排未分離,農地常用到工業廢水。」新竹市農民福利發展協會理事長曾傳居望著無患子樹園,感慨政府管理工廠不確實,非法的農地違章工廠製造工業廢水,順著灌溉渠道流進農田,讓整個樹下里卅幾公頃農地被環保署判死刑。

「這種土地種出來的米和菜誰敢吃?」被環保署列為汙染場址後,政府投入大筆經費翻土、酸洗稀釋汙染整治土壤,十年後解除管制。曾傳居種過小米,但仍有三分之一檢驗不合格,「過不了就再酸洗整治,但我們是愈種愈沒信心。」

有責任感的農民只要作物檢驗不合格,就不對外銷售。樹下里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宋景濱回憶,正因檢驗結果時好時壞,多數農民對土地沒信心,任土地荒蕪。

曾晴賢時任清華網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眼見田園荒蕪、農民失去盼望,他爭取公益資助,說服農民先以三點一公頃示範種植近兩千棵無患子,要把土地的生機找回來。

「汙染可以整治,但永遠除不去的是人的不安全感!」曾晴賢說,汙染的農地殘留有害人體健康的環境荷爾蒙,要完全淨化需要百年以上的時間。要讓土地維持生產力,改種非糧食作物是解方,而無患子的種子是佛珠,果實是天然洗潔劑的料源,兩者都很有市場價值,獲得農民認同。

洗劑業者得知這片無患子樹園,曾表示「有多少,我收多少」,但種植過程遇到挑戰,無患子生長三、四年,農民只採收十幾斤做成手工皂,歉收主因是椿象肆虐、未能結果,曾晴賢居中奔走,請苗栗農改場以寄生蜂生物防治椿象,期待突破難關,發展成為在地特色農產。

看更多報導:樹的無聲吶喊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