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為未來種一棵樹 種樹種情
另類生命延續…改製家具 家樹重生 承載回憶
  • 標準
  • sdg
  • sdg

另類生命延續…改製家具 家樹重生 承載回憶

2020-04-23 聯合報/記者郭琇真、鄭朝陽/專題報導

午後的陽光灑進朱慧芳兒子的房間裡,陽光正好鋪滿書桌的整個桌面,樹幹原形的壯碩桌腳格外顯眼。這是曾在朱慧芳苗栗老家門口為人遮蔭乘涼的台灣櫸木,功成身退後成了她新家的特色家具。

廿幾年前,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執行長朱慧芳還在銀行上班,肚子裡懷著大兒子;午休時路過新竹東門城,隨手在路邊買了一小盆漂亮的台灣櫸苗。愛種樹的公公把樹苗種在院子裡,不知不覺和兒子一起長大。每年盛夏,過往的鄰居總會稱讚「每次經過你們家門口都特別涼快,好舒服呀!」

這棵爺爺幫孫子種的「家樹」,約莫在七年前的夏天突然迅速枯黃,但專家搶救無效。這時才發現,樹已大到必須動用四、五人的工班才能安全地鋸下來。裝修房子的木作師傅見材質紮實,建議改製成家具。

「我感覺樹好像沒死,她的生命在那裡,每天跟你抱在一起、窩在一起,你喝茶會看到,煮飯、掛衣服都會用到。」木作師傅的巧思讓枯死的櫸木宛如新生,除了朱慧芳兒子書桌的桌腳,兒子的床頭、床腳、浴室內外的衣架、儲藏室置物櫃的層架等,到處都是這棵櫸木的分身,也承載著家人對這棵家樹的回憶。

「如果公公不這麼愛樹把她種下去,我們不會享受到這棵樹長大帶來的這麼多好處,甚至延續到下下一代。」朱慧芳相信兒子使用房間時,能感受爺爺為他安排的舒適環境,也因為這棵樹,讓全家人覺得好像隨時隨地跟老人家在一起,是另類的生命延續。

早年農村和眷村都有種家樹的傳統,且因物資缺乏,以種果樹居多,這些家樹成了許多人的兒時記憶。朱慧芳說,都會區要找地種家樹很難,但社區不妨可以一起種一棵家樹,政府也可以幫忙在公園等適合的地點提供種樹的機會,逐漸找回這項美好的傳統,兼具保護環境。

看更多報導:樹的無聲吶喊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