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飲食革命 食物零浪費
台灣食物損耗嚴重  每天廚餘可堆60座101
  • 標準
  • sdg

台灣食物損耗嚴重 每天廚餘可堆60座101

2018-06-13 聯合報/何定照

食物浪費問題隨著全球飢餓、資源分配不均、氣候暖化越趨嚴重,成為近年國際焦點議題。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延續去年「飲食革命.翻轉餐桌」系列,今年鎖定「食物零浪費」,以台灣食物供應鏈為架構,從生產、零售通路到家戶個人消費端一一檢視,剖析台灣食物損耗緣由,也指出可能的對策。

我們獨家掌握由台大農經系教授徐世勳研究團隊規畫的亞太糧損資料庫APIP-PHLOWS數據,這也是台灣食物供應鏈損耗數字首次曝光。根據這份二○一一年的資料,台灣一年糧食總損耗至少三百七十三萬噸,相當於全台每人平均年損耗一百五十八公斤;若換算成一個四百五十克的國民便當,台灣人每人每天約浪費一個便當的食物。台灣農產品從產地到餐桌損耗也很嚴重,每天浪費的廚餘量,若用每桶高九十公分,容量一百五十五公斤的桶子裝,可堆到六十座一○一大樓高。

值得注意的是,當聯合國數據顯示已開發國家的食物損耗多發生在零售通路與消費端(浪費),開發中國家食物損耗以生產端為主(損失),尚未列入已開發國家的台灣,零售消費端浪費竟逾總損耗量六成三,比亞太地區平均浪費比率多兩成。

發現問題是進步的起點。

2432978.jpg.jpg

以這些可信的數字為基礎,我們獨創媒體之先,以台灣食物供應鏈為架構,從生產、零售通路到家戶個人消費端,一一檢視台灣食物損耗何來,並試圖提出可能對策。

在生產端,我們由記者現場目擊蔬果如何在高溫下損耗,探討台灣冷鏈運輸不及格等問題,也邀專家學者把脈;在通路端,我們提出通路年銷毀棄食等於10億個便當,討論通路之所以如此的緣由,更重要的,我們率先報導國內已有賣場願意將剩食與食物銀行合作,展現通路剩食充分利用的第一道光。

在家戶個人等餐廚端,我們呈現台灣棄食的可怖現象,並沿用國際觀點,指出棄食也會是氣候暖化殺手,同時也展現零廚餘的範例,以及靠食育法改善食物浪費的可能與現行困境。

最後,我們呈現小人物、民間的惜食努力,凸顯近年各種惜食行動的社區化、網絡化,以及從乾糧轉向生鮮、熟食的作法。我們希望,藉由小公務員成就數座市場與眾多社區關懷據點的合作,乃至社區廚房、社區冰箱蔚然成風等報導,喚起更多民眾響應,也不忘呈現食物銀行現行的困難與黑暗面。(11噸滯銷食材成餐點 5萬老人吃得更好

我們促成的正向改變:

1.苗栗縣政府、新北市政府試辦「愛心食材交流平台」;新北市府還成立「惜食分享網」等。

2.台北農產運銷公司與國際扶輪3520地區等單位合作推動「惜食台灣行動」。

3.家樂福與台北市臻佶祥社會服務協會合作,在北市南機場社區創辦全台第一家續食餐廳。

4.基督教救助協會的1919食物銀行擴設剩食平台。

5.「社區冰箱」在全台擴散。

6.「TAF空總創新基地」舉辦「拾食在再─邁向零浪費新食代」論壇,討論食物浪費議題。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