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餐盒一個個在機車後的保溫箱裡立正站好,阿美族的呂文輝再仔細用毛巾墊緊間隙,免得待會送餐路上的碰撞。
「你今天送幾個?」「五十六個,連我自己的!」呂文輝是一粒麥子基金會的送餐員,「才剛七十歲。」
卅歲、高瘦的鄭秀瑜是送餐員中的遠征冠軍,天天都是百里長征。一二五的機車前踏板放了保溫箱,向前疾駛。我們跟著她由玉里醫院的備餐點出發,延著全台最長的縣道一九三,在沿線的山村中穿梭。送出第一個便當,已是八公里來回。到最後一個餐盒送到瑞穗的長輩手上,騎回玉里已馳騁八十二公里,約是台北到新竹的距離。傍晚,同樣路線,再來一輪。
在台灣後山,多的是這樣百里送餐的傳奇。
六十七歲、獨居的陳阿妹老早等著鄭秀瑜。接過餐盒,阿妹立馬坐在屋外階梯上吃了起來。屋內除了她的床,幾乎空無一物,倒是好幾隻貓聞香圍了過來。
從中年送到白頭的呂文輝說,「飯包不要斷,我們老人家就很幸福了。」麥子企劃李人杰說,一天中有一千四百四十分鐘,長輩都是孤單的;哪怕送餐員一天送兩餐只打破兩分鐘的孤單,至少,能確定他們安好。
常常,送餐員是打電話叫「一一九」的那個人。
在長照2.0中,政府「送餐服務」的預算是一天一百一十元交通費,一個月頂多兩千多元。「根本無法留住人」。找志工送?曾當過政府照管專員的阿美族范劉說,「志工在東部是不熟悉的概念。我們東部人賺錢都吃不飽了,哪有人有時間『做愛心』?」
在狹長的花東縱谷,不論是送餐或是居家服務,長途跋涉的成本都必須考量在內;但長照計畫還停留在都會思維。
一粒麥子基金會副執行長張竣傑說,現行居家服務為時薪一百七十元,「但進到個案家那一刻才能計時」,從這一村到下一村可能開車兩小時,如果交通時間都不算時薪,哪能留得住人?都會區居服員每月服務時數平均可達一百六十小時,月薪可能近三萬元。但在原鄉,這套制度行不通。
在偏鄉,必須用全職薪水,才能有穩定的服務人力。政府的規定不管用,民間團體只好募款支應。門諾醫院的送餐員月薪二萬八到三萬元;一粒麥子基金會希望送餐員及居服員的月薪都能達三萬元,視個案數及里程數而定。
以宜蘭大同鄉為例,張竣傑說,有居服員資格者有四十人,只四人留在原鄉服務。
其他人呢?「到城市裡找工作了」,張竣傑說,再不然,在部落養土雞、種高麗菜,也比原鄉照服員佳。
泰雅族照服員Hana,是少數的部落居服員。她也說,「大雨開山路都要注意落石。」但收入卻遠低於以往開大卡車的薪資。
Hana說,讓她留在部落的動力,一是信仰,二是老人家的盼望。「他們會等我。」Hana說。
【記者鄧桂芬/台北報導】衛福部社家署副署長陳素春表示,長照2.0計畫支付給付將改「統算」,今年先自「居家服務」項目進行試辦。新制將個案由失能輕重分八個等級,另依服務時段、地區及特殊服務對象予以服務單位額外加成,。簡單來說,於偏鄉原鄉等「資源不足區」服務的照服員,每月至少可多三千元薪資,還可再多每月三千元的交通津貼。但新制是否能解決問題,還要蒐集成效再研議。
至於送餐服務,目前是針對中低收及低收的獨居老人,每餐以五十元為計算。若送餐規模夠大,一餐成本可降到卅五元到四十元,應該足夠的;若個案少,建議結合民間資源,例如多餘的炊煮食材等,減少花費。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