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社會創新 亞太社創高峰會
後疫情時代 香港傳產也投身社創
  • 標準
  • sdg
  • sdg

後疫情時代 香港傳產也投身社創

2020-09-26 聯合報/記者郭琇真/即時報導

新冠疫情重創全球經濟。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創辦人魏華星觀察,香港因社會運動和疫情的雙重衝擊,越來越多家族企業認同,無論環境、貧富差距等社會議題,政府不該是唯一驅動改變的組織,私部門其實更加責無旁貸。許多企業已開始思考如何開創兼顧營利和社創的商業模式。

從事社企孵化工作近14年的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創辦人魏華星,今天在「2020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分享後疫情時代的社創觀察。同場座談還有在馬來西亞從事綠色科技的The Biji-Biji Initiative共同創辦人Rashvin Pal Singh以及g0v揪松團秘書長李佳珊。

2020亞太社會創新高峰會是由Impact Hub Taipei主辦,聯合報系願景工程等單位共同策劃。為期五天,今天將正式落幕。

魏華星說,社會企業長期倡議的想法,在後疫情時代開始發揮作用,疫情讓大家更團結,私部門開始思考如何貢獻己力參與社會;香港初期抗疫缺乏口罩,香港創投與多個民間企業大概花三至四周時間,建立了一個基金會負責推動口罩生產,這樣集結的力量非常鼓舞人心。

魏華星說,香港傳統的家族企業二三代繼承人也開始思考如何改善家族、企業等文化,例如,企業在疫情發生當下發現有員工無法負擔在家工作的網路費用,便決定提供免費一個月資助,此外部分香港地主也在思考如何釋出房產投資社會企業、開創社會價值,這些改變過去不太可能發生。因為疫情,行動有了可能。

Rashvin Pal Singh則分享公司在疫情期間整合80個組織,改善馬來西亞缺乏個人防護裝備(PEE)的問題。Rashvin表示,今年初疫情爆發沒幾天發現馬來西亞缺乏PEE,盤點問題得知許多工廠無法負荷瞬間湧入的大量訂單,即便有心想做,但承擔的工作太多,難以執行。

為此The Biji-Biji Initiative開始與一線醫院的醫護人員聯繫,再連結成衣廠等製造商,一方面收集需求,一方面增加產能,集結了快80個合作組織,改善資源缺乏的現象。

Rashvin說,疫情就像一個放大鏡,讓許多人看見社會問題,就像現在,我們知道數位差距和資源分配不均亟待改善,無論如何,做就對了。

g0v揪松團秘書長李佳珊則鼓勵大眾後疫情時代線上協作的能力更重要。透過手機和網路等平台,每個人都可以是參與社會改變的重要份子。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