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教育 3C破壞王 回響
國家給規範 解救被3C壓榨的一代
  • 標準
  • sdg

國家給規範 解救被3C壓榨的一代

2019-05-29 聯合報/趙哲聖/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桃園市)

智慧型手機的發明,是人類科技進步與共生的結果,卻正在侵蝕下一代的視力與人際互動,聯合報透過「願景工程」深入報導3C破壞王議題,實值得爸媽、家長和政府警惕。

不停滑手機,似乎已經成為全球化的國安問題。其一,手機即將邁向5G頻寬,物聯網加車聯網,AI跨進生活和工作,大人的生活只會越加綁在手機上。當小小孩看著大人滑手機辦必要的事情,學習模仿成為首要之惡。

其二,手機平板也正在沁入小寶貝孩子的生活。手機監控初生小孩睡覺作息、各種聲音App幫忙調控小嬰兒睡眠,甚至許多嬰兒用品大廠還設計電子媒體載具能從螢幕投放出的各類「教育性」娛樂,從說故事、唱歌、跳舞,到遊戲程式。

新生兒大腦的可塑性高,這類「學前教育」不是過往的書本、毽子、跳棋、畫筆,而代之以探索和學習字眼的幼教數位化程式入侵父母的手機或平板。然後父母以為善意的把科技載具變成「封口玩具」,《佩佩豬》和《汪汪隊》是安撫配餐,甚至父母還認為小孩感官能接受良性刺激;但這些電子版的影片或互動程式,必須在四、五歲以後才能適度的刺激成長。放眼望去,餐廳或公眾場合裡的「早熟」小小孩,被不負責任的大人給陷害與慣養成長。

所以,如何讓小孩不早近視或沉迷手機平板,基本責任和素養的要求與培養,是大人怎麼看待此問題?科技和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們不能回到過去般「閹割」智慧型手機的特異功能,我們必須用各種手段,讓小小孩的視力與注意力「逐漸成長」後,才能正確使用智慧型手機。

怎麼做?首先,必須將「根據世衛組織所發布,建議二歲以下孩童不要接觸電子螢幕」這類的警語,化為新生兒在醫院的衛教公式,甚或是將一些不利於嬰幼兒的「無法抗拒程度」與「時間成癮」等警語,以圖文「懶人包」方式教育。當然,一定很多人覺得沒效,但不將螢幕行為「分類、解析、作法」整合呼籲,數以百萬計的父母勢必無所適從。

國家不給個規範,等到幼兒手機成癮後,眼睛已壞,行為已難受控。就算給再多的生育補助或育兒津貼,未來的小孩因科技而分心而愛發脾氣,人與人沒有眼神接觸,年紀小小就近視,這樣未來的人力資源是堪慮的。

愛長期使用科技螢幕的父母,愛小孩,不是給他們互動型的科技玩具,想想你我怎麼在「非結構式」傳統玩具環境下長大,是吵著、鬧著、累著下的親子成長,互相看著眼睛長大吧?大家一起努力!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願景工程基金會是個獨立、非營利的新聞倡議組織,我們相信,好的報導與行動需要時間與資源維持活力運作。歡迎您透過捐款支持我們,不論多寡,都是推動台灣向前邁進的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