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世代 世代共好 二部曲-世代共榮
七旬「灶神」宅配晚餐 餵飽職場青世代
  • 標準
  • sdg
  • sdg

七旬「灶神」宅配晚餐 餵飽職場青世代

2018-07-09 聯合報/記者章凱閎/新北報導

雙薪小家庭的晚餐時常外食了事,餐桌上總少一份「媽媽的味道」。但去年開始,一群廚藝老練的退休阿嬤,繫上圍裙,組成「灶神」團隊,接受年輕人點菜,每晚為你辦好一桌飯菜,宅配到府。像是看不見的長輩,給你家常味道,溫暖許多城市人的心與胃。

這是社會企業「回甘人生」共同創辦人曾曉薇、黃慧玲發起的「灶神在家」計畫。曾曉薇說,煮飯,正好是上個世代「很會」,而新世代「很缺」的技能;剛好,「你有需要,她有時間」,一頓飯就牽起了兩代人的手,讓上一代用廚藝協助新一代在職場上打拚,年輕人吃飽,也讓長輩用手藝賺到收入,這是最自然的「世代互助」。

4974540.jpg.jpg

「灶神在家」計畫展開一年,目前團隊有卅位「灶神」,近半數是逾六十歲的長輩,每天晚上餵飽雙北地區五十個家庭。

曾曉薇說,許多長輩熱愛料理,但住到安養院後,院方大多禁止老人家拿菜刀;就算偶有做餅乾等料理課程,「但下課後,他又被推到走廊曬太陽」。老人家無法實踐記憶中最擅長的事,讓她擔憂長輩會「越養越老」。

後來,曾曉薇在一位阿嬤身上得到啟發。「那位阿嬤九十一歲,到現在還是每天都做飯給家人吃。」曾曉薇說,「我就希望我老了也能這樣,一直動,一直有別人需要我的感覺,可以做到我走了的那一天。」這也是「灶神在家」的初衷。

七十歲的李沛諭是「灶神」成員之一。她曾有十三年在小吃攤工作的經驗,「什麼滷肉飯、控肉飯、炒米粉、炒麵、肉羹……什麼我都會!」只是正職廚工每天凌晨四點多就要到店,「一天要切肉要切廿斤,切到手都抽筋。」年紀大了,體力撐不了長工時,索性不做了。

但李沛諭耐不住無所事事,因緣際會下加入「灶神在家」,也找到生活的新重心。尤其,「每天想想菜單,腦子會很活。」她說,現在的體力無法上整天班,但灶神讓她在家就能工作;而且只要專心做好一頓晚餐,早上「可以睡晚一點,自由啦。」

黃慧玲說,李沛諭的「媽媽味」,許多客戶讚不絕口。一道滷雞腿,還擄獲五歲客戶小男孩的芳心,認她作「阿嬤」,還自拍影片告訴她:「阿嬤妳每天都要、都要做雞腿喔!」

當灶神們煮出心得,曾曉薇與黃慧玲也為她們搭舞台。配合年節,推出料理班,實作紅龜粿、粽子、月餅……有些阿嬤,一開始很彆扭,「一直說自己的廚藝真的沒什麼,」曾曉薇說,但直到上完第一堂課,有成就感了,「下次就主動打來問,什麼時候開下一堂?」

「很多人做菜一輩子,沒有人稱讚過她。現在讓她變老師…那感覺就不一樣了。」曾曉薇說,「我們想在年輕人臉上看到,『阿嬤,這個粽葉怎麼包?』的這個眼神,而不是『阿嬤,妳怎麼不會用手機?』的眼神。」

4974541.jpg.jpg

灶神在家Tips

怎麼為高齡者搭建舞台?

・挖掘他的優勢:例如「煮飯」,是高齡世代「很會」,年輕世代很缺的。讓退休者傳承廚藝給青年,就是最自然的媒合。

・工作保有彈性:許多應徵者長年在家閒著,想藉此動一動。回到職場工作,他們視為生活調劑,而非壓力。

・讓他有「被需要」的感覺:許多人煮一輩子飯菜,沒被人稱讚過;現在讓他們變老師,有學生來請教「阿嬤這個粽葉怎麼包?」感覺就不一樣。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