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世代 活躍老化 1.0老有所養
老有所養 提早修高齡學分
  • 標準
  • sdg

老有所養 提早修高齡學分

2018-05-02 聯合新聞網/聯合報記者張嘉芳、雷光涵、魏忻忻/專題報導
568320.jpg.jpg

老化是自然過程,但也需要學習,對父母和子女,對當事人和照顧者,都是一門新功課。

文字工作者阿威在臉書貼了媽媽跌倒的事。

那天晚上她打電話回家,一個人住在新竹的老媽吞吞吐吐,在阿威追問下,老媽才說,清晨不小心跌下床,已經去過急診,叫女兒不要管。

老媽跌倒 拒絕女兒關心

阿威馬上搭夜車回家,發現老媽臉上貼著紗布,走路一拐一拐,「快八十歲的人,怎麼經得起這樣摔呢?」她問老媽怎麼不告訴她。老媽竟說,本來連醫院都不想去,因為左眉上方有個傷口一直流血,她才坐公車去醫院急診。

老媽還叫她放心:「腦袋已經照了電腦斷層,還照了一堆X光,醫師說沒事,死不了啦!」

阿威不敢置信老媽竟這樣說:「我怎麼能不管,妳要是腦出血怎麼辦?」沒想到,老媽回她:「萬一摔死了,也是我的命。」

檢查報告 子女最後才知

朋友紛紛在臉書上安慰阿威,其中一位說:「我好像看到我爸一樣。他檢查發現不好的東西,報告出來才讓我知道,連住在一起的姊姊也事後才知,實在很無言。」

曾任失智症協會政策研究專員的洪心平說,也許不能簡單的用「固執」來形容長輩,畢竟人老了,還是獨立的個體,「獨立自主」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非常可貴的特質,「我們不能把長輩當作未成年的孩子,覺得可以幫他們決定所有的事情。」

「我們現在可能很難體會,但要承認自己相處數十年的身體漸漸衰頹,談何容易?」洪心平舉例,我們應該支援長輩退化的部分,讓他保有自我,給他時間,學習和漸漸老去的身體相處。

照顧父母 需陪伴忍耐

獨立自主,是尊嚴的一部分,洪心平表示,愛是陪伴和忍耐,而不是立下限制,不准長輩做這個、做那個。就連處理老人問題比我們有經驗的日本,都認為子女雖是父母最重要的照顧者,但怎麼照顧父母,也是需要學習的。當然,如果鄰里連結、到宅送餐等基礎建設夠完備,就可以給長輩更多獨立的時間和空間。

阿威的老媽雖然獨居,但身體尚屬硬朗,可以獨立生活。若父母失智或失能,子女面臨的就是另一種壓力。

卅八歲的Pearl回想一年多前,她曾獨自推輪椅,帶著九十歲的老爸流連在偌大的台北榮總院區,腎臟科、皮膚科、精神科、泌尿科、神經內科,一天看四、五個診;老爸不舒服,卻一直無法找到病因,像顆陀螺在醫院裡轉個不停。

辭職照護 老爸不配合

Pearl的老爸一年多前跌倒,摔斷左側髖關節,住院檢查發現,老爸近年已多次跌倒,而且有失智問題,程度已然不輕。

為了照顧老爸,Pearl毅然辭職。但她說:「不是你想照顧,對方就願意配合。」照顧老爸,讓Pearl耗費心力,幾乎快得憂鬱症。

醫問病史 答不出來好窘

Pearl說,老爸就醫紀錄太多,有時連她都搞不清楚,半個月前還跟急診醫師發生不愉快。當時老爸不舒服送急診,醫師詢問病史,但Pearl 剛從國外返台,第一時間無法回答,卻遭醫師質疑:「你們家屬平常根本都不關心。」讓Pearl相當難過。

幸好老爸住院後,經過會診,Pearl才知道台北榮總有高齡醫學整合門診,專科醫師可直接會診、追蹤病情,並協助轉介其他專科看病,避免重複抽血檢查。Pearl也暗自慶幸,還好老爸病歷都在同一家醫院內,才省去不少麻煩。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