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世代 活躍老化 1.0老有所為
年齡歧視 就業的天花板該拆了
  • 標準
  • sdg

年齡歧視 就業的天花板該拆了

2018-05-02 聯合新聞網/聯合報記施靜茹
568338.jpg.jpg

二○一○年,台灣男性平均餘命是七十六點二歲,女性更高達八十三歲。與五十年前相比,台灣女性多活十六點五歲。

勞委會統計,在二○○一年到二○○ 六年,台灣男性退休年齡為六十一點九歲,女性為五十九點一歲,與韓、日起來,我國提早了七到八歲退休;特別是軍公教人士有優渥退休金,退休年齡更早。

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周玟琪指出,台灣人口持續老化,但年長者的勞動參與率卻未隨之成長。二 ○○八年,我國五十五歲到六十四歲勞工勞動參與率為百分之四十三點八;反觀經濟水平與台灣相近的韓國,卻達百分之六十一點八。

周玟琪指出,國外在一九八○年代鼓勵六十五歲退休,以為有助提高青年就業機會。後來卻發現,它並未改善青年失業問題,以目前台灣青年失業率達百分之十四,就可知道問題不在於「年長者不讓位」。

「我們的社會有所迷思,以為開拓高齡者就業機會,是阻礙年輕人機會。」周玟琪說,其實「混齡」(mixed age)更值得台灣訂定各種策略時參考;讓年長者貢獻經驗、技術,年輕者出創意、點子,鼓勵世代交流。

周玟琪說,或許可延長甚至取消強制退休年齡,年齡歧視才不會成為就業市場「看不見的天花板」。她建議,應該設計漸進式的退休,在全職的職場退休下來後,繼續以部分工時或兼職工作貢獻所長。

義守大學財金所教授、中華民國社會教育事業協會前理事長李樑堅以美國一些航空公司為例,雇用不少四五十歲的空服員,其中不少人是轉換到第二職場。李樑堅說,銀髮族重新投入職場,是做年輕人不想做、做不了或做不久的工作。他說,未來的銀髮產業勢必相當蓬勃發展。如不妨讓健康的老人去照顧失能老人,六十五歲的人去長照中心服務七十五歲的老人,彼此更知道老人的需要。

周玟琪說,政府不宜消極地提供長期照護和老人(農)津貼的補助式政策給老年人,而是要讓所有步入老年的銀髮族,面對爾後漫長的十到卅年,都覺得活得有價值。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