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找溪望 救水路 找溪望救水路
「恢復河川生命力」學者籲:以復育取代整治
  • 標準
  • sdg
  • sdg

「恢復河川生命力」學者籲:以復育取代整治

2018-06-18 聯合報/記者洪敬浤╱即時報導

前瞻水環境建設的願景之一,要恢復「河川生命力」,這五個字寫來簡單,如何具體落實?學者認為,應該以復育取代整治,跳脫過去硬體工程思維,公部門更要扭轉對河川的價值觀,不要急著把錢花完,才是真正的前瞻建設。

如何評估河川復育的價值?景觀建築師托比亞斯.鮑爾(Tobias Baur)重新打造新加坡加冷河後,他總結道,或許復育河川比簡單的蓋水泥渠道,得花較多的錢與時間,但帶來的社會效益難以估算。

鮑爾說,除了帶動周邊房價、區域發展,還會改變人與河川、自然的關係,更深入去思考面對極端氣候,如何為未來的城市而設計,多花點錢是很值得的。

鮑爾說,復育河川要找到對的團隊,需要有不同的專業背景,包含結構技師、水利工程師、水土保持專家等,但要跳脫工程思維,讓景觀設計師來設定願景,再進行工程規劃,才會有條綠色的河川。

新加坡國立大學設計與環境學院建築系副教授陳培育說,面對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河川整治要提升通洪量,以因應瞬間大量降雨,但河川不只有排水的功能,應該朝多功能設計。

陳培育說,除基本的通洪排水,增加生物都樣性、提供休閒空間等,把土地的價值發揮到最大;當然要把河川復育成完全自然的樣子,特別在城市中是不可能的,但透過設計,可以增加河川的生態價值,朝向更多樣性的自然型態發展。

日本景觀界大老、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篠原修說,日本早期常利用河岸空間,來營造運動場或景觀設計,但四十多年前起,發覺只利用河岸進行整治效果有限,於是把沿岸的都市土地納入整體規劃,透過都市計畫來決定,讓河川整治能發揮最大特色。

篠原修說,近卅年來,日本推動多自然的河川營造,就是去除用護岸鞏固水邊的工程法,改為人可以出入、營造水潭、淺灘的多樣性河川;更重要的,河川整備計畫要考慮當地居民的想法;這都可以提供台灣參考。

4885147.jpg.jpg
4885148.jpg.jpg
4885149.jpg.jpg

《看更多報導》治河治成臭水溝 河川毀滅 倒數計時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