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的濁水溪沙塵暴成了雲林的主要空汙來源,「吃飯攪沙」是當地人的日常,本報願景工程「找溪望.救水路」系列報導檢討沙塵暴原因,獲經濟部水利署多項正面回應。水利署長賴建信表示,日前已公告新措施,希望今年冬天大幅改善揚塵空汙。
水利署日前針對前瞻計畫的水環境建設舉行兩場座談會,徵詢公民團體、學者專家建言。針對濁水溪冬季揚塵逐漸惡化,除上游水土保持待加強外,目前枯水期河床都租給農民種西瓜,十二月翻土播種季節,揚塵尤其嚴重,賴建信表示,已公告今年底起,河灘地租用許可從三到五年更換一次改為每年更換一次,藉此年年把關。
水利署總工程司陳肇成說,除租約更換頻率縮短,也一併要求種西瓜的位置從靠近水流的低灘地上移到中、高灘地,一來降低暴雨淹沒種苗的風險,二是減少河床播種翻攪揚塵的機率,上移到中高灘地種植後,農民還要配合鋪稻草防強風吹起沙塵,同時與水流平行的種植地上,須配合種植指定的防風樹種,藉此提高抓地力。
陳肇成表示,河灘地種多少樹、多少距離種一棵,都經水理演算,確保防洪安全。今年底開始新措施後,將結合雲林、彰化兩地環保局和環保署監測,動態檢討成效,不配合的農民就不再給予租地許可。
政務委員吳澤成日前也走訪濁水溪,他指示農委會研議輔導在河床租地的西瓜農改種高經濟果樹,避免一年翻一次土,造成當地沙塵暴。陳肇成說,將規畫示範區先行試辦,依成效擴大推廣。
賴建信另外責成水利署所屬,要求縣市政府提案「水環境計畫」時,須以整治該縣市同一水系為原則,把同一水系「做好做滿」,不要貪多、百花齊放,並拉高層級,由該縣市秘書長統整計畫,以利跨域整合、專業盤點,結合不同專業者為河溪整治把關,找回河川生命力。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