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八仙追蹤 現場應變
英國取經…怎麼讓活動現場有序受控
  • 標準
  • sdg

英國取經…怎麼讓活動現場有序受控

2018-06-11 聯合報/記者陳皓嬿、李奕昕╱倫敦報導

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的「倫敦馬拉松」,今年共有近四萬跑者共襄盛舉,路線從格林威治到白金漢宮,是「跨越東西半球」的大規模;當「整個城市都是我的體育場」時,如何讓一切維持有序且受控,對主辦單位來說是複雜且細緻的難題。

安全起跑 整個城市是賽道

首先,要管理的「人」不僅是所有跑者,還包括觀眾、遊客、當地居民等,因此需要足夠且分工明確的工作人員從旁協助。

從賽道起點道終點,主辦方備有各種諮詢人員為民眾指路、解答疑難雜症,據區域畫、分別身穿五種不同顏色背心,相當醒目。

維安人員則至少分成四種,分別負責檢查跑者隨身物品、道路封閉控管、維持觀眾秩序、賽道淨空;而醫療急救則主要由「聖約翰救護團」和「第一急救」兩個專業救護團體支援,中央指揮中心另有三位心臟病學教授、足部醫療師和物理治療師坐鎮,和百名醫師待命。

人性設計 層層防護不怕煩

主辦單位說,除了志工外,這些專業人員都是外包另聘的,因為他們有自己的設備、技術和指揮調度體系,大家各司其職,作業最有效率。當地的警消和醫院人員雖有出勤,但主要工作是維持城市正常運作及照顧當地居民,權責清楚,活動安全由主辦單位自付成本和責任,而非政府免費支援。

整場馬拉松共出動六千五百位志工,但仍有照顧不到地方,因此「符合人性」的動線與場地設計,成了群眾管理、人們自主守序的關鍵。舉例說,在賽道周邊的行人通道或地鐵站出入口,被限制只能「單向」通行,採訪團隊一次入站後因忘記刷地鐵票卡,想要返回票口補刷,沒想到卻直接被送到出口,要重新回到老遠處的入口再排一次隊才能進站,相當麻煩。

單向通行 避開渦流式踩踏

但麻煩的背後,卻是確保人流不因雙向通行而形成容易卡死、造成踩踏的「渦流」結構,並保持出入口暢通以便管理,該設計在橫跨賽道天橋上也能清楚看見。

天橋另一個縝密設計,是將兩側圍欄架得比人高,並圍上無法透視的布幕,避免群眾駐足、攀在天橋上觀賽,不僅保持人行通暢,也保護下方跑者不受觀眾攻擊或干擾。

最有趣的巧思是:主辦單位在賽道周邊安排街頭藝人、樂團等表演,一方面娛樂觀眾、轉移焦點,一方面避免觀眾因得失心太重、對賽情不滿而生衝突,另方面希望表演帶來快樂,保持平和好心情,貫徹「以人為本」的管理策略。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