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間九點五十分,香港東北方的將軍澳仍燈火通明,香港青年協會廿六歲的社工Charles拿著一袋小禮物與背包,開車載著協會主任,前往車程十分鐘的一處公園,尋找在外流連未歸的青少年。
這座公園約與台北市大安林森公園差不多大小,晚上只有少數人在散步。兩人在一座白色涼亭看到有五人用粵語開心的聊著,其中一男一女是協會社工。
Charles上前加入閒聊,女社工這時拿出平板電腦播放著反毒有獎徵答的短片,讓另外三名學生觀看。影片播畢,Charles拿出自製的小卡,問其中一名男學生影片相關的問題。
男學生思考了幾秒,猶豫的說出答案,男社工從Charles的小袋子拿出印有宣導標語的小帆布袋,作為小禮物給男學生,一群人又開心的聊著。
Charles繼續前往公園尋找其他青少年,協會主任則在另處的涼亭碰到兩名束著頭髮正在抽菸的青少年,閒聊近況;他們是主任之前進行外展服務時碰到的青少年,主任希望透過他們了解其他青少年的狀況。
Charles說,外展服務就是晚上到香港各個地點,去尋找在外流連未歸的青少年,面對這些青少年,他們通常都會上前攀談,先自我介紹,並問對方在做什麼。溝通技巧這時相對重要,讓對方降低戒心,才有機會留下電話。
Charles表示,社工這份職業在香港是飽和的,因為每月薪資是兩萬元港幣,而香港月平均薪資是一萬五港幣,加上不見得需要特殊專長,所以有很多人願意投入這份工作。
他說,在香港要取得社工證照,除要有副學位學歷,還必須是社工相關科系畢業,並實習約八百小時。不過外展服務因都要在晚上出去,所以以年輕人居多,但也因工作時間與一般人不同,也容易遇到突發狀況,所以流動率也高。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