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餐桌危機 種子的力量
缺經費沒保種...未來台灣的餐桌食物 恐受制於他國
  • 標準
  • sdg
  • sdg

缺經費沒保種...未來台灣的餐桌食物 恐受制於他國

2018-03-24 聯合報/記者董俞佳、洪欣慈/專題報導

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保種重要性不言可喻,但卻面臨經費、資源不足窘境,研究人員擔心,若我國不積極進行,未來我們的餐桌食物,恐受制於他國。

農試所作物種原組研究員兼組長溫英杰表示,各國採種團隊都深入各地採集種子,美國到緬甸帶回抗病蟲害的品種,此外,大陸在非洲、韓國在緬甸、日本在印尼蓋種原中心,一方面支助小國,同時蒐集種子。日本更曾來台灣採集連台灣人都不知道的武陵野梅原生種原。

溫英杰說,保種育種都是百年大計,現在不做,未來就來不及,如果有新的品種,還能夠跟其他國家交流、拿到更新的種原。不過近年來,官方跟社會不重視,使研究經費不斷縮減。農試所所長陳駿季表示,有保種才有育種,雖然大家都知道保種的重要性,可是需要經費時「又是另一回事」。

台大農藝系名譽教授郭華仁表示,農委會研究經費十年來逐年減少,但育種需要長期投資,一個品種至少要培育八到十年,可惜社會對於農業發展看得不夠長遠,立法院要求農業改良機構等研究單位每年也都要有「業績」,扭曲農業研究本質,使得育種家只好迎合市場需求,培育容易技轉的種子。

立委蔡培慧說,目前總體預算忽略品種改良,農試所早期育種目標都是「肥美量多」,如今應考量培育耐極端氣候品種的目標。

更多影音,請見「願景工程」官網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