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環境 餐桌危機 願景回響
對抗餐桌危機 農委會盼民間加入
  • 標準
  • sdg
  • sdg

對抗餐桌危機 農委會盼民間加入

2019-09-23 聯合報/記者董俞佳/台北報導

極端氣候下,糧食安全危機加劇,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推出「餐桌上的氣候變遷」專題,拋出「參與式育種」概念,呼籲官方應納入民間力量,共同戰勝餐桌危機。農委會農業試驗所長陳駿季呼應此一作法,他說,只有結合大家的力量,才能戰勝氣候危機,未來應納入參與式育種。

對此,農委會也有正面回應。農委會表示,參與式育種確實是未來趨勢,不過目前各種作物態樣太多,而且部分農民對於智慧財產權的觀念仍待提升,未來可以過試辦計畫或者專案的方式進行。

農試所現在以小規模租地方式,請農民代為進行後端田間測試。陳駿季說,育種有三階段可開放民間參與,第一是育種目標擬定時期,可由農民、公司行號提供建議;第二是選拔工作時期,由具經驗的農民或專家參與進行,第三是田間測試時期,讓農民參與把品種帶到各地種植。

參與式育種雖然國際案例已不少,但國內仍缺乏有效機制與制度。陳駿季說,農委會應規畫整體性規範,讓不同作物依特性,發展出適合的合作模式;技術改良也一樣,例如防範強降雨,在溫室、露天等都有不同的技術,如果官方跟民間農民可共同合作,可讓應變的腳步與能力更強。

第一線農民也很希望能參與官方保種、育種的工作。秀明自然農法協會理事長陳惠雯表示,保種過去總被忽略,小部分農民靠著合作、自立進行保種工作。

陳惠雯說,很多生態小農很有心想要做保種工作,國家種原中心、各地農改場都有很多種原,但大多都只與學術、研究單位合作,何不態度更加開放,找農夫一起育種。

阿聰自然田主人黃仕聰說,農民保種的種子,基因中隱藏著對於氣候的記憶,具有更耐風、耐雨、耐旱等特性,像他自己種植的稻米,歷經兩次颱風,但災損相較不嚴重。他也提到,農民保種會呈現物種在地性,也能與大眾化商品產生區隔。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