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已邁入高齡社會,但中壯年的你準備好迎接變老了嗎?政府的資源有正確配置嗎?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今天同步在各地方版B2推出「樂齡.有肌」專題,檢視各縣市對長者學習、健康促進、輔具需求、日間托老等現況,倡議健康、樂活的銀髮新生活運動。
國內六十五歲以上人口超過三百萬,占全國總人數百分之十二點八三,平均壽命八十點二歲,其中男性七十七點零一歲、女性八十三點六二歲,都是歷年新高。
國人活得越來越久,但不一定擁有活力健康的晚年。據統計,國人臨終前平均有八點九年失能臥床,除了疾病外,長者缺乏運動、肌耐力降低,是老人平衡感變差、容易跌倒、生病臥床的主因。
衛生福利部二○一三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顯示,百分之卅三點五的六十五歲以上長者自述日常生活功能受限,其中近二成一老人連自理日常生活都有困難,比一九九九年增加百分之四,以每百人有十三人「上下樓梯有困難」者最多。
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說,自主行動與身體的肌肉強度最直接相關,但不少老人家沒有運動習慣,誤以為做家事等日常「勞動」就是運動,加上吃清淡、未攝取主要營養,都造成老人肌耐力隨年齡增長而自然退化,體力愈來愈差,落入更不想活動的惡性循環。
多位專家表示,長者要有不失能的晚年,前提要有好的肌耐力,但政府目前把多數資源都投入長者失能照護,鮮見前段提升肌耐力的健康促進,應該適度調整,並廣為推動強化中老年人的肌耐力運動,對健保支出也大有幫助。
「樂齡.有肌」專題也看見長者對輔具供不應求的現象,像基隆的輔具中心剛起步,台北雖有三家輔具租借中心,熱門輔具有總是「缺貨」借不到的窘境,都亟待改善。
各縣市推動日間托老的關懷據點、長青學苑等,安頓長者、提供學習課程,也有僧多粥少問題。本報記者深入直擊、分析,盼為長者的樂齡生活帶來正向改變。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