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height="1" width="1" src="https://www.facebook.com/tr?id=1398237490604710&ev=PageView&noscript=1"/>
首頁 社會 願景在地 兒童心樂園
北市/6年玩同樣遊具 「你作何感受」
  • 標準
  • sdg

北市/6年玩同樣遊具 「你作何感受」

2018-05-23 聯合報/記者邱瓊玉、張世杰

對北市公園充斥罐頭遊具,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直指問題核心,就出在政府部門的發包作業,建議想辦法扶植相關產業。中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曾光宗說,政府應從「好管理」的被動思維,轉變成希望小朋友覺得好玩的主動觀念,若只想省錢,遊具品質就可能打折。

台北市立大學幼教系主任林佩蓉表示,6歲前是人類發展最快速的階段,包括大腦發展、心靈滿足及身體協調性等,當缺乏遊玩空間時,小朋友反而少了對於環境敏感度和覺察力,「試想一下,6年都在玩同一種的遊具感受如何?」

「安全是必須的,也要配合孩童身心發展的挑戰性」,林佩蓉舉例,瑞士的地形高低落差很大,許多社區公園的滑梯都充滿變化;日本東京有冒險遊戲場,讓親子同樂,國外遊具是安全、刺激、美感兼具,反觀台灣為何不行?

林月琴說,政府部門發包時,是請設計師來設計公園,而非遊戲廠商,但設計師不見得就懂遊具;尤其台灣的公園遊具量不夠,遊具廠商就是那幾家,才會造成全台的遊具,長得幾乎都一模一樣。

林月琴認為,要解決罐頭遊具的問題,除發包機關要弄懂CNS規定外,政府也要介入扶植,讓遊具產業提升品質。

曾光宗說,廠商將遊具大量生產,讓規格全部一模一樣,但每個公園、遊戲場的環境不一樣,民眾特性也不一樣,將工業化觀念套用在小朋友遊具上是很矛盾的。

他說,以前的磨石滑梯,小朋友可溜下、爬上,現在改成塑膠材料後已很少看到此番景象,讓小朋友去探索環境,才會有真實的感覺。

是否因CNS規範,導致遊具無法進一步發展?曾光宗認為,城市的建築物造型千百種,但都依照建築技術規則,換言之,政府發展兒童遊具不應以CNS規範為藉口。

本文由聯合報系授權轉載

給我們一個支點,我們就能推動台灣前進!
您的捐助,成就願景工程基金會日漸茁壯的一股動力!!

贊助我們